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店长张强,依然是那副精明干练的样子,偶尔会过来拍拍我的肩:老陈,慢慢来,都有个适应过程。但他眼神里一闪而过的审视,像扫描仪一样,让我无所遁形。而那个店里的定海神针,销冠老王,王建军,则更像一个微妙的存在。他四十多岁,和我年纪相仿,但常年跑业务晒出的黝黑皮肤,和眼角眉梢那股掩不住的江湖气,让他显得比我老道得多。他有时会好心地指点我几句:那个翡翠苑的李先生别费劲了,典型的

    ABC

    客(诚意不高),磨叽得很。城西那几个新盘看着热闹,坑多着呢,水深。他的语气带着一种过来人的优越感,仿佛在施舍经验,又像在不动声色地划分地盘。

    夜深人静时,挫败感会像潮水般将我淹没。躺在床上,天花板的纹路都仿佛在嘲笑我的不自量力。我真的做错了吗为了一个不确定的信息优势,赔上时间、尊严,甚至可能最后一无所获李静看出了我的挣扎,她不再多问工作的事,只是默默地把家打理好,偶尔在我疲惫不堪时递上一杯温水。她的理解,反而让我更加内疚。

    就在我几乎要被自我怀疑压垮的时候,转机,以一种我未曾预料的方式出现了。

    还是那个翡翠苑的李先生,那个被老王判定为没戏的客户。他再次打来电话,语气依然犹豫,核心症结还是那条规划中的高架路。陈师傅啊,他现在开始叫我师傅了,大概觉得我年纪大些,那个噪音到底影响多大以后房子会不会不好卖你们中介嘴里没实话,我心里是真没底啊!

    挂了电话,我没有像往常一样,条件反射地去翻找那些标准话术,试图用政府规划利好、先进隔音技术来搪塞。一种近乎本能的冲动,或者说是被逼到墙角的应激反应,让我打开了笔记本电脑。我决定,用我最熟悉的方式,来解剖这个问题。

    整整一个下午,我把自己关在数据里。我调取了翡翠苑及周边三个具有类似不利因素(临近主干道、铁路、变电站等)小区的历史成交数据,精确到每一套房源的成交价、挂牌周期、调价次数。我绘制了价格走势图,对比了这些问题楼栋与小区整体均价的差异演变。我又一头扎进市政府的官方网站,翻出那条高架路的详细规划公示、环评报告,甚至相关的工程招标信息,把距离、高度、降噪措施、预计工期等一一核实。

    我还做了一张简单的用户画像分析图,基于购买翡翠苑同等价位房产客户的普遍特征(年龄、家庭结构、职业等),推断他们对居住空间、通勤便利性、学区价值和环境噪音的敏感度权重。

    data-faype=pay_tag>

    第二天,我没有急着带李先生再去爬楼看房,而是约他在门店附近一家安静的咖啡馆见面。我打开了笔记本,屏幕上是我花了一下午做出的几张简洁图表。

    李先生,您看。我指着第一张图,这是翡翠苑近五年的价格走势,蓝色是小区均价,橙色是您看中的这栋楼。您发现没它的价格始终比均价低

    5%

    到

    8%

    左右,这个价差,基本稳定,说明市场已经消化了对高架的预期。它并没有因为高架规划而持续下跌。

    再看这张,我切换到第二张图,这是周边三个情况类似小区的价格对比。临街、临铁,它们的房价确实有折让,但整体涨幅和板块基本同步,并未出现崩盘。这意味着,只要核心地段价值在,这类瑕疵的影响是相对可控且已反映在价格上的。

    关于高架本身,我调出规划图和环评报告截图,实际距离超过

    150

    米,有绿化带隔离,规划采用的是最新的降噪沥青和声屏障技术。报告预测,对室内噪音影响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当然,绝对没影响是骗人的,但这个影响,您现在用低于市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人到四十,竟成了半路销冠简介 >人到四十,竟成了半路销冠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