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布谣言、甚至暗中撬单,都屡见不鲜。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老王在电话里,对一个犹豫的买家暗示房东准备下周就涨价,而我知道,那个房东明明急着出手。还有一次,一个同事为了截胡我的客户,故意在带看时,夸大房子的某些无关紧要的硬伤。这些都让我感到不适,甚至有些反感。

    我开始反思,我当初是为了获取信息优势才进来的,是为了公平。但现在,我似乎也在不自觉地运用这些技巧。当发现一套性价比极高的房源时,我会不会也下意识地想先留给那个意向最强、最可能快速成交的客户当客户在我的专业分析下流露出信任时,我会不会也忍不住在价格谈判中,稍稍偏向更容易达成交易的一方

    当初那个只想买房的局外人,正在一点点被这个巨大的染缸浸染。内心的道德标尺,在现实的业绩压力和生存需求面前,似乎开始变得模糊和摇摆。

    而我和老王之间的关系,也从最初的微妙,变得日益紧张。我的崛起,直接威胁到了他销冠的地位和收入。虽然表面上大家还维持着一团和气,但暗地里的较劲已经摆上了台面。

    有一次,一个预算充足、意向明确的大客户同时咨询了我们俩。我和老王几乎同时行动,各自施展浑身解数。他凭借多年积累的人脉,带客户看了几套未公开挂牌的稀缺房源;我则连夜赶制了一份详尽的区域市场分析和投资回报预测报告,发给了客户。最终客户选择了我,据说是因为我的报告更专业、更让人信服。老王虽然没说什么,但那几天看我的眼神,冷得像冰。

    我们之间的焦点,最终还是落到了那套金色阳光的房子上。

    我旁敲侧击地打听过几次,老王总是用各种理由搪塞:业主在国外,时差不好联系。价格谈不拢,老外认死理。好几个大客户都在排队呢,你别急。他的话虚虚实实,滴水不漏。

    但我从我的数据分析中,嗅到了一丝不寻常。那套房子的挂牌价,虽然标注低于市价,但结合同小区同户型近期的成交数据,以及它的楼层、采光等因素,这个低的幅度并不足以支撑急售的说法。而且,根据我的模型预测,这套房子的合理成交周期应该更短,但它却一直挂在那里,不温不火。

    更让我起疑的是,我通过物业一个相熟的保安大哥那里了解到,这套房子最近根本没人来看过!老王口中的好几个大客户在排队纯属子虚乌有。

    一个大胆的猜测在我心中形成:这套房子,很可能就是老王或者他关系密切的人的!他挂出来,标注急售,或许是为了测试市场反应,或者,是为了钓鱼钓我这条知道他底细,又急需这套房子的鱼

    我决定不再被动等待。我开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不动声色地搜集关于这套房子和业主的信息。我甚至假装带别的客户去看金色阳光其他房子,趁机向邻居打听房主的情况。我还利用周末时间,以购房者的身份,去其他中介门店打探这套房子的信息,试图交叉验证。

    就在月底的业绩冲刺阶段,店里弥漫着一股近乎疯狂的紧张气氛。老王的业绩依然领先,但我紧随其后,差距微乎其微。谁能拿下最后几天的关键单子,谁就是这个月的销冠。

    这时,老王突然在工作群里发了一条信息,@了所有人:通知:金色阳光三期那套急售两房,业主刚联系我,说下周再卖不掉,就准备先出租了。有意向的客户请抓紧最后机会!

    这条信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炸弹。我知道,这是他精心选择的时机,是在向我施压,也是在逼我摊牌。要么,我为了抢业绩和房子,接受他可能虚高的报价;要么,我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机会溜走。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了几秒,所有人的目光,有意无意地都落在了我的身上。我能感觉到背后那些复杂的视线,有好奇,有幸灾乐祸,也有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人到四十,竟成了半路销冠简介 >人到四十,竟成了半路销冠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