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再提她。
阿宁后来怎么样了
李阿婆摇摇头:不清楚了。只听说少爷去世前不久,收到过她的信,之后就...老人突然停住,像是想起了什么可怕的事。
沈暮是怎么死的俞晚追问道。
李阿婆的眼中闪过一丝恐惧:病死的...官家是这么说的。但那天夜里...她突然抓住俞晚的手,姑娘,别在栖园过夜,尤其别去西厢房!
回栖园的路上,俞晚思绪万千。李阿婆的警告、照片中的身影、那些莫名移动的物品...一切都指向一个不可思议的可能性:沈暮的灵魂仍在栖园徘徊。
她决定做一个大胆的尝试。傍晚时分,当其他工作人员都离开后,俞晚站在梨树下,轻声说:沈暮,如果你能听见,请给我一个信号。
一阵微风吹过,梨树沙沙作响,几片花瓣飘落在她脚边。这或许只是巧合,但俞晚的心却狂跳起来。
她拿出手机,打开录音功能:如果你有话想说,可以试着用这个。
录音持续了十分钟,回放时前九分钟只有细微的电流声,最后却突然出现一个低沉的男声,轻轻呼唤着:阿宁...
那声音带着无尽的思念与哀伤,让俞晚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她再次播放那段录音,这次注意到背景中还有一个几不可闻的词语:小心...
当晚,俞晚在书房留到很晚,将日记中关于阿宁的片段都做了标记。她越来越确信,沈暮的灵魂之所以徘徊不去,与这个叫阿宁的女孩有莫大关系。
午夜时分,一阵困意袭来,她伏在桌上睡着了。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轻轻抚摸她的头发,动作温柔又克制。她努力想睁开眼睛,却像被梦魇困住一般动弹不得。
阿宁...耳边响起一声轻叹,与录音中的声音一模一样。
俞晚猛地惊醒,书房里空无一人,但桌上的日记本却翻到了她尚未读过的一页:
民国三十六年五月初七。今日得知周家与叔叔密谋之事,我命不久矣。若我遭遇不测,望阿宁勿悲。生死有命,唯情难断...
这一页的墨迹比别处更深,笔画凌厉,仿佛书写者当时情绪极为激动。更奇怪的是,页边有几处暗褐色的痕迹,像是...血迹
俞晚的心沉了下去。沈暮的死,恐怕并非自然。
第三章
录音中的声音在俞晚脑海中挥之不去。那个低沉而哀伤的阿宁二字,仿佛带着穿越时空的思念,让她胸口发闷。
清晨的栖园笼罩在薄雾中,俞晚站在梨树下,回放那段录音。阳光穿透花瓣,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沈暮,她轻声呼唤,不确定自己在期待什么,如果你想告诉我什么,请再给我一个信号。
一阵微风拂过,几片梨花飘落在她肩头。俞晚苦笑,这算什么信号一阵风,几片花,完全可以解释为自然现象。她需要更确凿的证据。
回到工作室,俞晚开始修复一面从栖园出土的铜镜。镜面已经氧化得模糊不清,边缘雕刻着精细的缠枝花纹。据小林考证,这面镜子应该是民国时期的闺阁用品。
奇怪的是,小林指着镜背的铭文,这上面刻的日期是民国三十六年六月,但栖园在那年秋天就被封了,这么新的镜子怎么会埋在花园里
俞晚用软布轻轻擦拭镜面,忽然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从指尖蔓延到手臂。她本能地想缩回手,却发现手指像是粘在了镜子上。镜面逐渐变得清晰,反射出的却不是她的脸——
一个穿着旧式西装的年轻男子出现在镜中,轮廓分明,眉目如画却带着化不开的忧郁。他的眼睛直视着她,嘴唇微动,似乎在说什么。
俞晚的血液瞬间凝固。那是与照片中模糊身影完全对应的面容——沈暮,毫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