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周岩随口编了个理由,听说工期特别紧
六个月,正常需要九个月的量。林志强摇头,所以刘总才对新技术这么感兴趣。
周岩暗自记下这个信息。前世那个安置房项目后来因为墙体开裂、漏水等问题闹出过群体事件,牵连了不少人。这是个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案子。
饭局设在城郊一家高档农家乐。周岩跟着林志强进入包间时,张总和刘金城已经在了。刘金城四十多岁,圆脸微胖,手腕上戴着串佛珠,一见他们就热情地站起来握手。
老林啊,好久不见!这位就是你们项目部的新秀周岩吧刘金城拍着周岩的肩膀,力道大得让人发疼,听张总说你提出了个能缩短工期的新方案年轻人有想法!
刘总过奖了,只是借鉴了一些先进经验。周岩谦虚地说,同时观察着这个前世的老朋友。二十年后的刘金城会因为肝癌瘦得皮包骨,但现在的他还充满活力。
酒过三巡,话题转到正事。周岩配合着林志强,详细讲解了新型模板方案的技术要点和效益分析。刘金城听得两眼放光,不断追问细节。
如果采用这个方案,五个月能完成主体结构吗刘金城突然问道。
周岩心头一跳。五个月,比前世那个出事项目的工期还要短!他谨慎地回答:技术上可行,但需要增加30%的模板投入和两班倒施工,成本会上升不少。
钱不是问题!刘金城一挥手,关键是时间。这个项目关系到...咳,总之必须在五个月内完成主体。
周岩注意到张总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前世经验告诉他,这种反常的工期要求通常意味着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可能是政绩工程,也可能是为了赶某个政策窗口期。
刘总,周岩斟酌着词句,工期压缩到这种程度,质量控制会面临很大挑战。我建议至少保留六个月的合理工期,同时我们可以优化施工流程来保证进度。
刘金城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年轻人,市场如战场,有时候必须敢想敢干。他转向张总,老张,你们华建要是没这个魄力,我只能找别家了。
张总连忙打圆场:刘总别急,新技术总要有个适应过程。这样,我们先做个试验段,如果效果理想再全面推广。
饭局在表面的和谐中结束。回程的车上,张总坐在副驾驶一言不发,林志强也保持着沉默。周岩知道,自己刚才的保守表态可能让张总失望了,但他必须坚持专业底线——前世他见过太多因盲目赶工而导致的事故和损失。
第二天是周六,周岩却早早来到了工地。他需要时间整理思路,远离项目部的纷扰。
B栋已经施工到第八层。周岩戴着安全帽,一层层检查着新型模板的试验段。这套体系确实高效,但需要极其严格的管理,否则极易出现质量隐患。
周工,周末还来加班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周岩转身,看到老马叼着烟走了过来。
马工,您不也一样周岩笑道。
老马吐了个烟圈:我那是不放心那帮兔崽子干活。他指了指楼上,新来的木工班组手艺不行,我得盯着。
两人一起爬上脚手架。老马虽然嘴上不饶人,但干活极其认真,很快指出了几处模板安装的瑕疵。周岩跟着学习,不时请教一些细节问题。
周工,检查间隙,老马突然压低声音,听说你昨晚跟刘金城吃饭了
周岩有些意外:马工消息真灵通。
工地上没有秘密。老马哼了一声,那个刘金城不是好东西,以前合作过的项目没一个不出事的。你小心点,别被当枪使。
周岩心头一暖。这些基层老师傅或许没有高学历,但多年的行业浸淫让他们练就了毒辣的眼光。
谢谢马工提醒。对了,周岩转移话题,您认识好的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