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坐在小板凳上烧火煮饭,不敢开腔。
2
面好了,一家人围坐在昏黄的灯光下。
我淡定地夹掉浮在汤里的米虫,奶奶习惯性抬手打飞蛾。
爷爷往我和奶奶碗里各夹了一个煎鸡蛋,突然说:
要不给望星娃儿换个学校读村小就一个老师,那么多娃儿,哪顾得过来
我扭头看着爷爷。
奶奶啪地一声摁下筷子,村小虽然条件不好,到底离家近。去镇上来回十几公里,那不得住校,望星才九岁。
村小条件确实不好,不仅老师只有一个,连校舍也只有两间,还都是用竹篾和泥土糊成的老式瓦房。
夏天漏雨,冬天漏风。
课间打闹只要动静一大,墙皮就扑簌簌掉下一层灰。
爷爷抚着奶奶的背轻声劝:去镇上,镇上老师多,教得好。
可奶奶到底不忍心。
我也想看看自己究竟是不是读书这块料。
那个时候,农村读不起书的女孩子几乎只有一条路走: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然后在工厂里找个合适的人早早结婚生子。
我那时人虽小,却隐约坚信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于是我抓起奶奶的手,我不怕,我要去镇小。
3
小学四年级,我转去了镇上的小学。
那时候,家里不要说行李箱,连像样的牛仔包都拿不出手。
爷爷怕我被同班同学笑话,说要给我打一个新柜子。
结果用弯刀时,把膝盖磕出了一个血窟窿。
看着汩汩往外冒的鲜血,我红了眼,撒腿就往屋后跑,去挖止血的草药。
血终于止住了,奶奶坚持找乡医来看,爷爷却不愿。
整那么麻烦做啥,用狗牙根个把月就能好。
老头子,你这个倔脾气什么时候能改改!
爷爷叹息着说:省点钱吧,万一望星将来还要读高中念大学呢,指望他爸妈是指望不上了。
奶奶不说话了。
我站在门后,攥着浸透爷爷鲜血的布条,心里难受得说不出话。
开学前,奶奶把一枚小钥匙递到我手里。
爷爷跛着腿推开堂屋的门,我看见一个方方正正的大箱子摆在地上,刷着红漆,挂着一把小铜锁,右下方还刻陈望星三个字,看看喜不喜欢
我哇的一声哭出来,一把抱住他们,怎么会不喜欢呢
其实爷爷受伤后,我早就对柜子不奢望了。
如果我的骄纵,需要最亲的人付出代价,那我宁愿不要。
可老天爷呀,虽然给我安排了一对偏心的父母,却也给了我全世界做好的爷爷和奶奶。
他们像月亮一样,托举着我这颗渺小的星星。
4
新小学比村小大很多,老师果然也教得好。
转校之后,我的成绩明显上升。
班主任发现我的变化,有意培养我,经常抽我回答问题。
我把成绩单拿给爷爷奶奶看。
除了数学稍次一点,其他科目门门都上了九十,爷爷笑得合不拢嘴。
奶奶边剁猪草边说:我看哪个碎嘴子,还敢说我孙娃不是读书的料。
因为住校,我帮家里做活的时间少了。
所有活都落到了爷爷奶奶身上。
爷爷身子骨不结实,总是咳嗽。
加上上了年纪,骨头恢复得慢,一到阴雨天,膝盖疼得下不了地。
我必须趁着暑假,多帮家里忙。
我家一共料理了七八亩地。
天刚蒙蒙亮,我就和奶奶一起去田里收稻子,去地里掰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