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给臣妾一些时间,让臣妾查明真相,还永琰一个清白。
乾隆皇帝看着林悦悲痛欲绝的模样,心中不禁有些动摇。他想起林悦往日的聪慧与善良,以及她在朝政上多次的出色表现,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罢了,朕便给你三日时间,若三日后你查不出真相,朕也保不了永琰。
林悦谢过皇帝后,立刻开始着手调查。她深知此事背后主谋定是宫中之人,且地位不低。她首先从苏培入手,暗中派人将苏培的母亲秘密接到宫中,安排太医悉心诊治,确保其安全。同时,她亲自前往关押苏培的地方,与他进行了一番长谈。
林悦看着憔悴不堪的苏培,语重心长地说道:苏培,本宫知你是被逼无奈才做出这等糊涂事。如今你母亲已在本宫的庇护之下,你若能说出幕后主使,本宫定会向皇上求情,饶你和你母亲一命。
苏培听到母亲已安全,心中大石落地,泪水夺眶而出。他跪地磕头,将三皇子等人如何以他母亲性命相要挟,让他陷害永琰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林悦听后,心中已有了几分把握。她没有立刻惊动三皇子等人,而是继续暗中收集证据。她派人秘密跟踪三皇子身边的亲信,发现了他们与一些大臣暗中勾结的证据,还找到了他们伪造永琰谋反信件的作坊。
三日之期将至,林悦带着收集到的所有证据,再次前往皇帝的寝宫。她将证据一一呈给皇帝,详细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乾隆皇帝看着这些确凿的证据,心中怒火中烧,他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们竟为了皇位,如此不择手段,手足相残。
乾隆皇帝当即下令,将三皇子永璋、五皇子永琪及其党羽一网打尽。三皇子等人被废为庶人,囚禁于宗人府,终身不得释放;那些参与陷害永琰的大臣,也都被革职查办,情节严重者甚至被处以极刑。
经此一事,朝堂之上人心惶惶,那些曾参与皇子争斗或心怀不轨的大臣们都如惊弓之鸟,生怕下一个被清算的就是自己。乾隆皇帝深知此次事件对朝廷的影响,他决定借此机会整顿朝纲,肃清朝堂不良风气。
林悦向皇帝建议,重新制定皇子教育制度,加强对皇子的品德和才学培养,让他们明白身为皇子的责任与担当,摒弃为争夺皇位而不择手段的恶习。同时,她提议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与监督,严惩贪污腐败、结党营私之徒,选拔贤能之士进入朝廷,为大清江山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乾隆皇帝采纳了林悦的建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朝廷官员队伍。他还亲自过问皇子教育之事,挑选了一批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老师,对皇子们进行严格教导。
在林悦的协助下,朝堂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清明与稳定。而永琰经过此次磨难,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他在百姓心中的声望也日益提高。民间百姓听闻永琰蒙冤受屈又沉冤得雪,对他更是钦佩有加,纷纷传颂他的仁德与坚韧。
随着永琰在朝堂和民间的声望不断攀升,乾隆皇帝心中也渐渐有了立储之意。他深知永琰心怀天下,有仁君之风,且在林悦的教导下,具备了成为一代明君的潜质。
然而,册立太子之事并非一帆风顺。后宫之中,仍有不少嫔妃心怀不甘,她们不甘心看到林悦的儿子登上皇位,于是在暗中煽风点火,企图阻止册立太子之事。一些老臣也因循守旧,对永琰的出身有所偏见。他们认为林悦出身平凡,虽得皇帝宠爱,但永琰终究不是嫡子,不应被立为太子。这些老臣联合起来,在朝堂之上向皇帝进谏,要求皇帝重新考虑立储人选。
乾隆皇帝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一方面深知永琰是最佳人选,另一方面又不想与这些老臣和后宫嫔妃正面冲突。林悦看出了皇帝的烦恼,她主动前往皇帝寝宫,劝慰道:皇上,臣妾深知立储之事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但臣妾以为,皇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