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歌,送给我最重要的人。他的声音透过话筒传遍礼堂,你在北方的风里辩论,我在南方的雨里写歌,但我们的未来,永远是同个方向。
视频被同学传到网上后,点击量在三天内突破百万。音乐公司的邀约纷至沓来,吴栩嘉却在签约前夜拨通了刘诗雨的电话。他们想包装我当偶像歌手。他望着窗外的霓虹,但我更想做能唱进你心里的歌。电话那头传来书页翻动的声音,刘诗雨轻声说:去做你想做的,我永远是你第一个听众。
深秋的北京飘起初雪时,刘诗雨捧着最佳辩手的奖杯站在领奖台上。镁光灯亮起的刹那,她想起那个在天台上对她许下承诺的少年。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吴栩嘉的消息:下个月初,我带着新歌来北京找你。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将城市染成一片银白。刘诗雨望着玻璃上自己的倒影,嘴角扬起温柔的弧度。尽管相隔千里,他们却在各自的领域绽放光芒,像两条并行的轨道,终将在某个璀璨的未来交汇。
第六章:暗涌渐起
上海的梅雨季节来得猝不及防,吴栩嘉站在录音棚的落地窗前,看着雨水在玻璃上蜿蜒成扭曲的线条。手机屏幕亮起第三次,是刘诗雨发来的消息:今天视频吗我有重要的事想和你说。他攥着手机迟疑片刻,最终将屏幕扣在化妆台上——半小时后还有场商演,制作人要求他必须调整好状态。
这半年来,这样的场景不断重复。吴栩嘉的原创单曲在网络上爆火后,通告排得满满当当。他穿梭在各个城市的音乐节、录音棚和直播间,连轴转的生活让他逐渐习惯用语音消息敷衍了事。而刘诗雨的学业也进入关键阶段,她每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为国际交流项目做准备。两人视频通话的时间从每天一小时,变成每周一次,再到后来,连语音消息都要隔好几天才能回复。
那天晚上,吴栩嘉在后台收到刘诗雨的长语音。我拿到剑桥大学的交流机会了,她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但是项目需要两年时间......后面的话被嘈杂的现场声淹没,吴栩嘉盯着屏幕上跳动的进度条,突然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想起两人曾约定毕业后在上海定居,此刻这个计划却像泡沫般即将破碎。
能不能推掉他打字的手指有些发抖,我们不是说好了......消息发送出去后,对话框陷入漫长的沉默。直到凌晨三点,刘诗雨才回复:这是很难得的机会,我不想放弃。吴栩嘉望着窗外的霓虹,将手机狠狠砸在沙发上。
与此同时,吴栩嘉的创作也陷入瓶颈。父亲的病情突然恶化,肝硬化晚期的诊断书像一记重锤砸在他心上。他频繁往返于医院和工作场所,疲惫与焦虑逐渐吞噬了灵感。当刘诗雨提出要请假回国陪他时,他几乎是本能地拒绝了:你别回来,好好完成你的项目。
电话那头传来压抑的抽气声:吴栩嘉,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固执
我不想拖累你!他突然失控地吼道,你去剑桥,去实现你的理想,别管我这个烂摊子!挂断电话后,他瘫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看着输液管里一滴一滴落下的药水,耳边回响着父亲临终前的话:别像我一样,把日子过成笑话......
而刘诗雨这边,母亲突发心脏病住院的消息让她措手不及。她独自在医院缴费、签字,看着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想给吴栩嘉打电话,手指却悬在拨号键上迟迟不敢按下——这段时间,他们的对话越来越少,连分享日常都变得小心翼翼,更何况这种沉重的消息。
小雨,那个吴栩嘉怎么都没来看过你妈妈同病房的阿姨随口问道。刘诗雨强挤出笑容:他工作忙,在外地演出。夜深人静时,她坐在医院的长椅上,翻看着手机里和吴栩嘉的聊天记录。曾经那些甜蜜的情话、充满期待的未来规划,此刻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