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续在这名利场中捞金。

    他寻思着,以往靠荒诞和虚假博眼球,如今大众目光渐移,得另辟蹊径。正巧,那时节传统文化...

    他购置了一身看似古朴的长袍,蓄起了山羊胡,手中整日摇着一把写满似是而非古文的折扇,俨然一副学究模样。李福祖寻来几本古籍,囫囵吞枣般翻了几页,便开始在镜头前高谈阔论。

    他对着镜头,眯缝着眼,摇头晃脑地讲道:诸君可知,这《论语》所言‘学而时习之’,并非大家平常所解之意。依我之见,此乃暗示世人,学习需如我李福祖这般,时时出新花样,方能引人瞩目……他将经典随意曲解,把传统文化当作橡皮泥,肆意捏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只为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

    可别说,还真有不少人被他这一套唬住了。一些平日里对国学一知半解的人,听他这么一说,竟觉得似乎有些道理,纷纷在评论区留言附和。更有甚者,开始尊称他为福祖大师,邀请他去各种场合讲学。

    李福祖自此穿梭于各大所谓的文化活动之间,台下坐着的听众,有的是真心想汲取文化养分,却被他的歪理带偏;有的则和他一样,不过是想在这文化热潮中分得一杯羹,对他的胡言乱语鼓掌叫好。

    某次,一位真正研究国学的老学者听闻李福祖的言论,实在忍无可忍,站出来发文驳斥,条理清晰地指出他的荒谬之处。这本该是让李福祖原形毕露的时刻,然而,他的粉丝却在网上掀起骂战,指责老学者是嫉妒福祖的名气,是在打压新兴文化力量。

    李福祖见此情景,心中窃喜,觉得自己又一次化险为夷。他依旧大言不惭地四处讲学,继续用他那套荒诞的国学理论误导众人,在这条亵渎文化的道路上越奔越远,而大众在这场闹剧里,似乎也渐渐迷失了对真正文化的判断,只沉浸在这虚假的文化繁荣表象之中。

    李福祖在国学大师的闹剧里愈演愈烈,竟还盘算着出版一本所谓的国学著作,将他那些歪理邪说集结成册。他找来几个同样擅长舞文弄墨却毫无底线的写手,关在一处房间里日夜炮制。

    这书名为《福祖国学新解》,印刷倒是精美,封面烫金大字,还配着他一幅故作高深的半身像。书中内容却是东拼西凑、逻辑混乱,将经典古籍断章取义,再加上他那些异想天开的解读,全然是对国学的恶搞。

    书出版后,李福祖动用自己在网络积攒的人脉大肆宣传。一些不明就里的书店老板,见他人气颇高,便将这本书摆在显眼位置。一时间,这本怪书竟在市场上有了些销量。

    与此同时,李福祖开始接到各种商业活动邀请,甚至有些企业请他去给员工做文化培训。他站在台上,唾沫横飞地讲述着那些荒谬理论,台下员工们有的昏昏欲睡,有的却出于无奈不得不鼓掌迎合。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站出来批判李福祖的行为。但李福祖背后已形成了一条利益链,那些靠他炒作赚钱的人、平台,纷纷帮他压制这些批判的声音。

    李福祖依旧逍遥自在,继续在名利场中穿梭,他的成功仿佛成了一种示范,引得更多投机者效仿。在这文化的舞台上,本应是高雅纯粹的表演,却被李福祖这类人搅成了一场混乱不堪、充满铜臭的闹剧,而大众在这闹剧的漩涡中,被搅得晕头转向,真正的文化却在角落里黯然神伤,无人问津其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李福祖在歪风邪气里一路畅行,竟也引起了一些外媒的注意。有外媒听闻他这一系列荒诞行径,觉得是个绝佳素材,能借此扭曲描绘国内文化乱象,便联系李福祖,抛出橄榄枝,说要对他进行专题报道,塑造他为文化先锋。

    李福祖哪管这背后藏着什么居心,只觉这是让自己名气更上一层楼的好机会,欣然应允。在采访中,他更是将自己那些歪理邪说添油加醋,把国内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福祖的“红途”简介 >福祖的“红途”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