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草根逆袭成为房地产老板的职场。这个故事将聚焦主人公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与成长,展现房地产行业的起伏变迁,以及一个没有高学历的人如何凭借智慧、勇气和韧性在商海中立足。

    1

    故事背景

    故事横跨2000-2020年,以中国房地产行业从黄金时代到深度调整期为背景,串联起城市化进程、经济危机、政策调控等重大事件。主人公从摆地摊起步,经历拆迁潮、炒房热、限购令、债务危机等关键节点,在时代浪潮中摸爬滚打。

    2

    破局(2005年·海滨小城)

    梅雨季的潮气渗进砖缝,陈江河蹲在工地围挡前,指甲缝里嵌着未干的水泥灰。他盯着对面正在拆迁的城中村,铁皮屋顶在雨中泛着冷光,远处传来挖掘机的轰鸣,混着街边早餐摊的葱花香。

    陈哥,这地块拍卖价怕是要翻三倍。跟班小刘递来一支烟,手指在安全帽上敲得咚咚响,您那二十万拆迁款投进去,连地基都打不了。

    陈江河没接烟,用鞋底碾灭烟头:03年非典那会儿,没人敢囤商铺,我借钱吃进三条街。现在政府要修跨海大桥,这地段能烂在手里他抹了把下巴上的雨水,想起昨夜在村委会喝掉的三瓶二锅头,村长拍着他肩膀说老陈靠谱时,眼里闪过的狡黠。

    三个月后,江河地产拿下城中村地块,代价是抵押了家里两套回迁房,还欠了建筑队赵建国八十万工程款。林春芳抱着账本哭到半夜:你要是赔了,咱闺女以后拿什么读大学陈江河叼着烟翻图纸,铅笔在经济适用房字样上画圈:刚需房永远有人买,咱们不赚快钱。

    首批房源开盘那天,售楼处挤破了玻璃门。陈江河穿着皱巴巴的西装,看着排号的队伍拐了三道弯,突然想起十六岁那年在水产市场杀鱼,满手腥气地数着毛票。对讲机里传来妻子的声音:3号楼清盘了!他摸出裤兜里的速效救心丸,仰头灌了口水——这滋味,比当年喝假酒还冲。

    3

    扩张(2010年·省会城市)

    推土机碾过麦田时,陈江河正在五星级酒店宴会厅致辞。水晶灯下,他的中山装领口蹭着红酒渍,却笑得比台上的明星主持人还灿烂:感谢周总看得起我这土包子,以后咱联手,让老百姓都住上带电梯的楼房!

    周明远礼貌性鼓掌,指尖轻轻叩击演讲稿。这位从香港投行挖来的高管,看着台下举着酒杯穿梭的陈江河,忽然想起面试时对方问的问题:周总,你说这房价,还能涨几年

    扩张速度远超想象。江河地产用五年时间从区域小公司变成省内前十,收购项目时陈江河总爱说:我小学没毕业,但知道盖房子像种树,根扎不稳要倒的。但在周明远的操盘下,公司负债率从20%飙升至75%,2015年那场股灾,差点让资金链断裂。

    必须裁员30%,砍掉三四线项目。周明远将财务报表摔在桌上,您再这么护着赵建国那帮老兄弟,公司要破产了!

    陈江河盯着报表上的红色数字,想起赵建国去年摔断腿还坚持在工地的样子。他摸出手机给妻子打电话:把老家那套四合院卖了吧。林春芳在那头沉默良久:老陈,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住商品房时,你说过什么吗

    我说,以后要让更多人住上这样的房子。他望着窗外的高楼大厦,玻璃幕墙映出自己微驼的背影像张皱巴巴的纸,现在房子太多了,多得让人喘不过气。

    4

    困局(2018年·调控前夜)

    秋末的风卷着扬尘扑在玻璃幕墙上,陈江河站在28层办公室落地窗前,看着楼下悬挂的江河·时代广场广告牌被吹得哐当响。茶几上的普洱茶凉透了,手机里跳出最新政策: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长效机制。

    陈总,这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浪潮之上》简介 >《浪潮之上》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