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知道,盖房子跟种树一样,根扎在哪儿,果子就结在哪儿。他望向女儿,她眼里有泪光,以前我总想盖更高的楼,现在才明白,能让老人笑着醒来的床,比什么都高。
台下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陈江河看见周明远坐在第二排,西装革履的老伙计冲他竖起大拇指。远处的落地窗透进阳光,在演讲台上投下明暗交错的格子——像极了2005年那个工地的围挡,却比那时温暖许多。
峰会结束后,陈雨桐递来一份文件:爸,这是董事会通过的决议,提名您为终身荣誉董事长。陈江河摆摆手,从内袋掏出泛黄的笔记本,里面夹着张纸条,是某个老人出院前写的:谢谢陈老板,让我在这儿找到了家。
我退休后,他将笔记本塞进女儿手里,每周要回社区值一天班,就当是给你们年轻人当顾问。父女俩走出会场,春风卷起陈雨桐的丝巾,她忽然指着远处的建筑群:爸,你看,那片新社区的绿化,我用了您说的‘四季有花’概念。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两根并排生长的树桩。陈江河望着天边的火烧云,想起今早林春芳在电话里说:老陈,张大爷今天能自己用智能马桶了,你当年坚持装的那款。他摸了摸口袋里的薄荷糖,忽然觉得这甜味里多了些东西——是时间的沉淀,也是扎根土地的踏实。
深夜回到家,林春芳正在厨房热粥。电视里播着财经新闻:房地产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康养地产成新蓝海...陈江河从背后抱住妻子,闻着她身上的烟火气:老太婆,等咱退休了,就住到社区三楼那套带阳台的房子去,你能在那儿种花。
美得你,林春芳拍开他的手,却往碗里多盛了勺莲子,社区还缺个业主监督委员会主任呢,非你莫属。两人相视而笑,窗外的月光漫进来,照亮桌上的全家福——那是去年在康养社区花园拍的,陈雨桐抱着金毛犬,赵建国站在后排比耶,老人们围在中间,每个人脸上都有阳光。
陈江河咬开薄荷糖,清凉从舌尖蔓延到心口。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蹲在工地前的自己,指甲缝里的水泥灰怎么都洗不掉。而现在,那些灰早已化作土壤,在岁月里长出了新的根须——它们深深扎进这片土地,终于不再随波逐流。
(全文完)
注:故事通过主人公从传统地产到康养地产的转型,折射中国房地产行业从规模扩张到品质运营的时代变迁,突出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共生的主题。关键细节如混凝土返工、智能护理床、记忆花园等,既体现行业特性,也深化人物的匠人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