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外走,马尾扫过父亲挂在衣架上的旧夹克——那衣服她从小看到大,袖口磨得发亮,左胸口袋永远揣着薄荷糖。
深夜的监控室里,陈江河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每个房间的温湿度、老人的活动轨迹,都在大屏上化作彩色光点。赵建国递来保温杯:陈哥,这玩意儿比咱当年盖楼复杂多了,我瞅着像外星科技。
科技不就是给人用的陈江河吹散热汤,你还记得2018年那批返工的混凝土吗现在这些数据,就跟当年的水泥标号一样,是良心账。他忽然指着302房间的红点:张大爷今晚起夜三次,明天让医生给他查查前列腺。
凌晨两点,陈雨桐抱着图纸走进父亲办公室。落地灯照亮他微秃的头顶,鬓角的白发比去年又多了些。爸,她将BIM模型放在桌上,我想把旧楼区改造成‘记忆花园’,用植物唤醒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记忆。
陈江河摸着模型里的紫藤花架,想起张大爷总在花园里念叨老家的葡萄架。行,他点头,但别用太贵的材料,咱把预算多花在护工培训上。女儿突然握住他的手,触感粗糙如砂纸——这双手曾杀过鱼、搬过砖、签过上亿的合同,现在正轻轻摩挲着模型里的虚拟草坪。
春分那天,记忆花园正式开放。陈江河推着张大爷穿过拱门,老人突然指着盛开的杏花笑出泪来:我娘...当年就是在这样的树下给我补衣服。阳光穿过花瓣落在陈江河脸上,他看见女儿在远处和护工们交流,林春芳正给老人们分发桑葚酱——那是她亲手熬的,配方来自老家的外婆。
手机响起,是周明远的电话:老陈,听说你们社区住满了现在资本市场都在追银发经济,要不要考虑IPO陈江河望着在花园里打太极的老人们,听着远处传来的古筝声,忽然笑了:周总,我现在才明白,上市敲钟那玩意儿,不如听老人们说句‘睡得踏实’。
暮色四合时,陈江河坐在社区凉亭里,看陈雨桐教几个老人用智能手机拍照。林春芳端来莲子羹,身后跟着拎工具箱的赵建国——他现在兼职修社区的健身器材。远处的喷泉在夕阳下闪着金光,某个老人的收音机里飘出评书声:说那浪子回头金不换,方知平平淡淡才是真...
他摸出铁皮盒,将那颗螺丝轻轻放在记忆花园的基石旁。二十年前的梅雨季、十年前的扩张潮、三年前的疫情雪,都在这刻化作凉亭柱子上的木纹——深浅交错,却稳稳撑着头顶的天空。
7
传承(2025年·行业峰会)
国家会议中心的穹顶下,陈江河穿着熨得笔挺的中山装,坐在观众席第三排。舞台上,陈雨桐正在讲解全龄化社区生态系统,身后大屏滚动播放着江河康养的发展历程:从2020年第一家社区,到如今覆盖十五个城市的连锁品牌。
很多人问我,陈雨桐的声音通过话筒传来,一个做传统地产的企业,怎么敢在行业寒冬转型养老她点击遥控器,屏幕上出现2018年那张混凝土返工单的照片,因为我父亲常说:‘盖房子的人,心里得先有住房子的人。’
观众席传来轻微的骚动。陈江河盯着女儿身后的PPT,看见自己2005年的拆迁协议扫描件出现在初心板块,旁边配着字:第一桶金,也是第一份责任。他摸了摸中山装内袋,里面装着林春芳今早塞的晕车药——她本来要来,却因为社区有位老人突发心梗走不开。
下面有请江河康养创始人陈江河先生上台。
掌声中,陈江河起身时碰掉了钢笔。弯腰捡拾的瞬间,他看见台下坐着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人——那是他们社区的元老住户,今天特意坐着大巴来捧场。钢笔帽上刻着2020年抗疫纪念,是赵建国送的,笔尖还沾着昨天签退休协议时的墨水。
我小学没毕业,他接过话筒,声音有些发颤,不会说漂亮话。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