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荒坡上的“拓荒牛”
玉米地的胜利,像一阵春风,吹散了卧龙村上空长久以来的沉闷和疑虑。刘有良的名字,不再仅仅是“城里回来的娃”,而多了一层“有本事”、“懂科学”的光环。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刘有良就带着他从县城雇来的两个工人和新购置的一批工具,来到了村东头那片真正的战场——三十亩荒坡。这片坡地,才是他金丝皇菊梦想的起点。
他刚指挥工人们卸下旋耕机、开沟犁等设备,就看见两个人影扛着锄头,慢吞吞地从村里走来。正是猴三和他儿子大山。
猴三的脸色依旧不太好看,像是霜打的茄子,但还是闷声闷气地对刘有良说:“姓刘的,我们爷俩来了。说吧,要干啥活?”他把“姓刘的”三个字咬得特别重,显然心里那股劲儿还没完全过去。
大山则显得老实许多,只是憨厚地冲刘有良点了点头。
刘有良并不在意猴三的态度,反而露出了笑容:“三叔,大山哥,来得正好。今天咱们的任务,就是给这片荒地‘松松骨’,把表层的杂草、石块清理一下,然后用旋耕机深翻一遍。”
他指着坡上已经用石灰画好的分区线:“我初步规划了一下,这片地要分块进行土壤改良。有些地方石头多,有些地方坡度大,得区别对待。”
猴三撇撇嘴,嘟囔道:“讲究还真多,不就是翻地嘛。”话虽如此,他还是扛起锄头,开始清理坡地上的灌木和较大的石块。大山也默默地跟着干活。
刘有良则和工人们一起,调试旋耕机,准备对清理出来的区域进行第一遍翻耕。他带来的小型旋耕机虽然比牛耕效率高,但面对这三十亩的荒坡,依然是个不小的工程。
没过多久,陆续又有十几个村民扛着农具走了过来。为首的是村会计王忠厚,他身后跟着几个平日里在村里还算手脚勤快的汉子和婆姨。
“有良啊,我们来给你帮忙了!”王忠厚笑着说,“昨天你那玉米种得那么好,大伙儿都服气了!听说你这菊花田要招人,我们都想来试试,挣点活钱。”
其他村民也七嘴八舌地附和:
“是啊有良,你在家门口给咱们找活干,我们都念你的好!”
“有良哥,你有啥活尽管吩咐,我们有的是力气!”
这突如其来的“热情”让刘有良有些意外,也有些感动。他知道,这是玉米试验田胜利带来的最直接的效应。他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迎了上去:“忠厚叔,各位乡亲,太感谢大家了!我这边的确需要人手,工钱按照村里短工的行情,绝不亏待大家。”
他简单地给大家分了工,一部分人负责清理石块和杂草,一部分人负责将清理出来的垃圾运到指定地点,还有几个手脚麻利的妇女,则被安排用小锄头细致地清除旋耕机翻不到的边角杂草。
一时间,原本寂静的荒坡上,人声鼎沸,锄头与石块的碰撞声、旋耕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充记活力的劳动交响曲。
林清也利用课余时间赶了过来。她没有直接参与L力劳动,而是拿出笔记本和笔,仔细地记录着刘有良的每一个步骤,询问他关于土壤改良、菊花品种选择等问题,俨然成了一个认真的“见习生”。她还主动承担了每天给工人们登记工时、发放茶水等后勤工作,俨然成了刘有良的得力助手。
“有良哥,你这土壤改良剂的配方,是通用的吗?还是针对这片地特别调制的?”林清一边记录,一边好奇地问。
刘有良擦了擦额头的汗,解释道:“是针对性的。我之前用无人机采集了这片坡地不通区域的土壤样本,让了详细分析。你看,”他指着平板电脑上的一张彩色图谱,“这片区域偏酸性,有机质含量极低;那边颜色发白的,是碱性过高,还缺铁。所以,改良剂的配方也要有所侧重,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