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对他跪在蒲团上,木鱼声混着雨点击打屋瓦,竟隐约成调。

    施主,把药师佛请回来吧。老和尚的声音像是从瓮中传出,后山的师父……最恨人动他的药。

    智明寒毛倒竖。他分明记得翻墙时香火堂门窗紧闭,这老和尚怎会凭空出现怀中的佛像突然变得滚烫,隔着湿透的夜行衣灼得皮肉生疼。他踉跄后退,撞翻了青铜香炉,香灰扑簌簌撒了一地,在积水里浮出个扭曲的逃字。

    山风裹着雨滴灌进脖颈,智明发足狂奔。青石阶在脚下化作滑腻的蟒蛇皮,灯笼的幽光时远时近,总在他眼角余光里摇曳。有黏稠的液体滴在肩头,他伸手一摸,满掌腥红。

    小僧的头……可曾见过

    那声音贴着后颈响起时,智明终于看清灰袍下空荡荡的领口。断裂的颈骨参差如犬牙,血水顺着脊椎骨往下淌,在青石板上洇出蜿蜒的符咒。无头僧左手提的灯笼忽地转向,烛光穿透雨幕——智明怀中的药师佛竟生出张与他一模一样的脸,金箔剥落的嘴角诡异地扬起。

    原来在此。白骨五指掐住药叉神将的天灵盖,金像应声碎裂。智明听见自己颅骨发出同样的脆响,最后的视野里,那盏灯笼飘向藏经阁最高处,映亮阁楼悬梁上密密麻麻的头颅。最末那颗新鲜的头颅双目圆睁,眉心一点朱砂痣被血染得艳红。

    次日清晨,扫院小沙弥在后山拾到把生锈的断剑。剑柄缠着半截黑市当票,落款处智明二字被雨水泡得模糊不清。老和尚将断剑供在香火堂,药叉神将的金身不知何时已重归原位,只是手中降魔杵沾了暗红锈迹,任人怎么擦拭也褪不去。

    从此南山寺添了条新规:药师佛殿亥时落锁,任谁叩门也不开。樵夫们说,每逢雨夜雷鸣,藏经阁檐角便多悬一盏青灯,照得见灰袍僧人捧头诵经的剪影。而那把断剑总在梅雨季渗出腥膻水珠,老和尚说,这是无头僧在等下一个偷药人。

    ———————————————————

    data-faype=pay_tag>

    第三章:《大圩鬼市》

    陆老三攥着当票钻进巷子时,更夫刚敲过二更梆子。青石板缝里钻出的夜雾缠在脚踝上,凉得像浸过井水的麻绳。他缩了缩脖子,怀里那包当铺老板硬塞的添头硌得心口发疼——三叠纸钱,一匹纸马,说是中元节将近,给死人烧的玩意儿能冲晦气。

    晦气老子比死人还晦气。他咽了口唾沫。赌坊王掌柜给的期限就到鸡鸣时分,若还不上那五十块大洋,他这身皮肉怕是要挂在城门楼子风干。拐过老槐树时,身后突然传来铜锣声,惊得他撞翻墙角竹篓,滚出几个干瘪的橘子,落地竟变成焦黑的炭块。

    子时的梆子声像在油锅里炸开的豆子。陆老三再抬头时,整条街活了过来。褪色的招幌在无风处招摇,青布幌子上陈记米铺的墨字反着磷光,可他分明记得这铺子光绪年间就烧成了白地。穿长衫马褂的人影从雾里浮出来,瓜皮帽下没有五官,只一团模糊的灰气。

    客官看看新到的杭绸哟——斜刺里伸来一只青白的手,指尖悬着件对襟褂子。陆老三瞥见袖口金线绣的元宝在月光下淌出血色,这哪是什么绸缎,分明是坟头压着的黄表纸。

    他咬紧牙关往街尾挤,满耳都是催命的吆喝声。扎纸人的摊子前,两个穿寿衣的老太婆为叠金元宝撕扯,纸屑纷飞中露出半截烧焦的指骨;酒肆柜台后,掌柜的脑壳裂成两半,蛆虫从豁口里簌簌掉落,正往酒坛灌浑浊的液体。陆老三喉咙里发出呜咽,怀里的纸钱突然烫得像烙铁。

    陆家老三!赌坊王掌柜的声音炸在耳畔。他本能地应了声,转头对上张融化的脸——蜡油似的皮肉耷拉到胸口,眼珠子在颧骨上打转,手里攥的正是他那张画押的欠条。

    五十块阴司通宝,零头给您免了。鬼掌柜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民间诡谈简介 >民间诡谈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