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土地。还要派亲王、宰相作为人质,才会退兵。并拿出一张写有这些条件的清单,交给李棁等人带回朝廷。李棁只是连连答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金人嘲笑他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妇人女子罢了。从此金人就有了轻视朝廷的想法。

    正月十一日,李棁从金人的军营回来,宰相和执政大臣一同在崇政殿奏对,进呈金人所要求的条件清单,并讲述了金人的话。宰相和执政大臣震惊恐惧,想要按照金人所要求的数目,全部答应他们。李纲引用之前的议论据理力争,认为尊称金国国主以及送还归降朝廷的人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本来没有什么危害。但是犒劳军队的金币,他们索要的太多了,即使竭尽天下的财富也不足以满足这个数目,何况只是都城呢应当估量着给予他们。太原、河间、中山,是国家的屏障,号称三镇,实际上有十多个郡的土地,池塘湖泊、山川险阻都在那里。割让了这些土地,我们凭借什么来立国呢而且保塞,是翼、顺、僖三祖陵寝的所在地,子孙怎么能把它割让给别人呢至于派遣人质,那就应当是宰相应当前往,亲王不应当去。为如今的情况考虑,不如挑选使者,和金人往返多次仔细商议,说明哪些条件可以答应,哪些不可以答应。金币的数目,让有关部门计算我们所拥有的,陆续上报。拖延几天,等到大军四面集结,他们以孤军深入我们的重地,势必不能长久停留,即使他们得到的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也必定会寻求快速退兵。然后和他们结盟,派重兵护送他们出城,这样他们就不敢轻视我们国家,和平就可以长久维持了。宰相和执政大臣都不认为李纲的话是对的。他们正认为都城在旦夕之间就会被攻破,大家都将肝脑涂地,哪里还顾得上三镇呢而且金币的数目,又不值得计较了。皇上被众人的议论所迷惑,沉默不语,没有主见。我们争论了超过两个时辰,没有一个人支持李纲的话。

    李纲自己估量着无法胜过众人的意见,于是再次下拜请求离职,说:陛下提拔李纲,从普通官员没几天就让我参与国家大政,我接受任命而不推辞的原因,只是认为我的议论或许能对国家有万分之一的帮助。如今我和宰相、执政大臣意见不同,不能对国家有所帮助,希望陛下让我回到普通官员的职位,以安于我的本分。皇上安慰李纲说:不必这样,你只管出去治理军队,更加牢固地守卫城池,恐怕金人会欺骗我们,这些事情可以慢慢商议。李纲接受旨意,不得不出去,又上前说:金人所要求的,宰相和执政大臣想要一概答应,不过是想摆脱一时的祸患,却不知道将来把这些事情交给什么人,能为陛下解决这些问题。希望陛下再仔细考虑处理,后悔恐怕就来不及了。于是李纲退出来,到了城北壁又返回,还希望能够据理力争。然而誓书已经送出去了,金人所要求的全部都答应了。当今皇上当时还在康邸,让他和少宰张邦昌一起,作为人质前往金人的军营中,已经无可奈何了。于是李纲写了一份留下三镇的诏书,告诫书吏如果擅自发出就斩首!希望等到四方救援朝廷的军队集结后,再做以后的打算。而宰相和执政大臣聚集搜刮金银,从皇上的车驾服饰、宗庙祭祀的器具、六宫、官府的器皿都全部搜刮出来,又向大臣和百姓家中索要,黄金仅仅凑到三十万两,白银仅仅凑到八百万两。

    第二天,在福宁殿奏对。宰相和执政大臣因为金银的数目太少,惶恐不安地再次下拜谢罪。只有李纲没有谢罪。于是,王孝迪建议,想要把在京的官吏、军民的金银全部搜刮出来,用来犒劳大金军所缺少的部分,在交通要道上张贴了很多长榜,规定期限让大家全部把金银交到官府。期限到了还不缴纳的,就斩首。允许奴婢以及亲属等人和各种人告发,告发者可以得到一半的奖赏。都城一片混乱。期限到了之后,得到黄金二十多万两、白银四百多万两,而民间的积蓄因此被搜刮一空。

    李纲趁机在福宁殿奏对,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靖康录1简介 >靖康录1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