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朴纯真,到《楚辞》的浪漫奇幻;从唐诗的雄浑壮阔,到宋词的婉约细腻,梁山伯与祝英台全神贯注,时而凝眉沉思,时而踊跃发言。课后,他们常漫步于书院后的梅林。春日,梅花盛开,漫山遍野的梅花如粉色的云霞,美不胜收。梁山伯捡起一朵飘落的梅花,感慨道:贤弟,你看这梅花,不畏严寒,独自绽放,其高洁品格,令人赞叹。祝英台点头赞同,目光中透着欣赏:梁兄所言极是,这梅花恰似仁人志士,身处困境,却坚守本心,不失风骨。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探讨着诗词中的意境与人生哲理,不知不觉,时光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流逝。

    夏日,梅林郁郁葱葱,枝叶繁茂,为他们遮挡炎炎烈日。他们在树下乘凉,交流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看法。梁山伯目光坚定,充满豪情地说:贤弟,我虽出身寒门,但立志以所学造福苍生,让天下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祝英台眼中满是敬佩,说道:梁兄志向高远,令人敬仰。我等身为男儿,自当以天下为己任,为实现大同之世而努力。梁山伯接着说:只是这天下纷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要实现此理想,谈何容易。祝英台安慰道:梁兄莫要气馁,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总有一天能实现抱负。况且,你我兄弟携手,定能相互扶持,共克艰难。

    梁山伯对祝英台的才学钦佩不已,他常常对祝英台说:贤弟,与你交谈,如饮甘霖,让我对学问有了更深的领悟。若日后能一同施展抱负,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祝英台也为梁山伯的勤奋和正直所打动,回应道:梁兄才是我学习的楷模,你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深感自愧不如。若真有那一天,定是你我之幸,天下之幸。在朝夕相处中,两人的情谊愈发深厚,一种别样的情愫在他们心中悄然滋生,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幼苗,虽稚嫩,却充满生机与希望。

    时光荏苒,一晃三年过去,书院的生活充实而美好。然而,此时家中传来消息,祝英台的父亲因年事渐高,身体欠佳,思念女儿,希望她能早日归家。祝英台虽万分不舍,但父命难违,只好收拾行囊,准备踏上返乡之路。

    2

    托媒暗示,情丝暗结

    离开书院前,祝英台心事重重。她深知此次一别,不知何时才能与梁山伯相见,而自己对他的感情早已超越了兄弟之情,情深似海。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找到师母,向师母吐露了自己女儿身的秘密,并恳请师母为自己做媒,将自己许配给梁山伯。师母看着眼前这个勇敢而深情的女子,微笑着点头答应:英台,你放心,师母定会为你促成此事。梁山伯这孩子品性纯良,与你也算般配。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祝英台感激地向师母行礼:多谢师母,英台日后定当报答您的恩情。只是英台心中忧虑,不知梁兄对我心意如何。师母轻轻拍了拍祝英台的手,安慰道:傻孩子,梁山伯对你的情谊,旁人都看在眼里。你且安心回家,等待消息便是。

    启程当日,天色微明,晨曦透过薄雾洒在大地上,给万物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梁山伯得知消息,匆忙赶来为祝英台送行。两人一路上走走停停,互诉衷肠,不知不觉已走出了十八里路。这便是著名的十八相送。

    一路上,祝英台不断地用各种比喻暗示自己的女儿身份和对梁山伯的爱意。他们路过一片荷塘,荷叶田田,荷花娇艳欲滴,宛如娇羞的少女。祝英台看到水中嬉戏的鸳鸯,不禁停下脚步,指着鸳鸯对梁山伯说:梁兄,你看那水中鸳鸯,成双成对,相互依偎,形影不离,真乃世间最美好的景象。它们一生相伴,不离不弃,实在令人羡慕。梁山伯顺着祝英台手指的方向看去,笑着说:是啊,鸳鸯的确是忠贞爱情的象征,令人心生向往。只愿世间有情人都能如此,相伴一生。祝英台心中暗喜,又指着路边的牡丹和芍药说:梁兄,牡丹虽雍容华贵,还需绿叶扶持,才能相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梁祝:化蝶双飞梦,千古不了情简介 >梁祝:化蝶双飞梦,千古不了情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