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益彰。你我好比牡丹与芍药,日后定要相互扶持,不离不弃。就像这牡丹与芍药,相互映衬,方能展现出最美的姿态。梁山伯依旧懵懂,只是点头称是:贤弟说得有理,你我兄弟情谊深厚,自当如此。无论何时何地,我定会与贤弟相互扶持。
祝英台心急如焚,却又羞于直白表达。路过一座庙宇时,她灵机一动,说:梁兄,你我不如在此拜堂成亲,结为夫妻,从此相伴一生。你看这庙宇庄严肃穆,正适合见证我们的情谊。梁山伯先是一愣,而后笑着打趣道:贤弟莫要玩笑,哪有男子与男子拜堂成亲的道理。就算是玩笑话,也不可如此胡言乱语,以免被旁人笑话。祝英台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得继续前行。
行至一条小溪边,溪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祝英台看到溪边的柳树,折下一根柳枝,递给梁山伯说:梁兄,柳者,留也。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你我定要保重。这柳枝就当作是我们分别的纪念,望梁兄莫要忘了我。每当看到这柳枝,就如同看到我在你身边。梁山伯接过柳枝,心中也涌起一丝不舍,但仍未察觉祝英台的真实心意,只是安慰道:贤弟放心,我们定会再相见。你我情谊深厚,岂会轻易忘却。我定会好好保存这柳枝,就像珍惜我们之间的情谊一样。
直到分别之时,祝英台实在忍不住,对梁山伯说:梁兄,我家中有个小九妹,与我长相颇为相似,才貌双全,温柔贤淑,我愿将她许配给你,你定要早日来提亲。这小九妹啊,聪慧过人,与我情同手足,我深知她定能与你相互扶持,共度一生。说着,她从怀中掏出一个亲手绣制的香囊,递给梁山伯,这香囊是小九妹亲手所绣,你收好,见到香囊如见小妹。这香囊上的图案是我与小九妹一同设计的,寓意着美好与幸福,希望梁兄能喜欢。梁山伯这才认真记下,答应一定会去祝家提亲。看着梁山伯郑重其事地将香囊收好,祝英台心中稍感安慰,带着一丝期待与不舍,踏上了归途。
3
山伯求婚,好梦破碎
与梁山伯分别后,祝英台日夜盼望着他能早日前来提亲。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家中已为她定下了一门亲事,对象是门当户对的马文才。马文才乃太守之子,家财万贯,有权有势,但为人傲慢无礼,不学无术,整日游手好闲,仗着父亲的权势在城中横行霸道,欺男霸女,名声极坏。祝英台得知这个消息后,犹如晴天霹雳,她试图向父母表明自己的心意,坚决反对这门亲事。
她跪在父母面前,泪流满面地说:爹爹,娘亲,女儿已有心仪之人,恳请你们收回成命,不要将女儿嫁给马文才。女儿与他素未谋面,且听闻他品行不端,女儿实在不愿嫁入马家。女儿只愿与心仪之人长相厮守,过平凡而幸福的生活。祝父却一脸严肃地说:英台,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马家门第显赫,与我们家乃是门当户对,这门亲事已经定下,不可更改。你若不嫁,不仅坏了两家的交情,还会让祝家沦为他人笑柄。为了家族的颜面,你必须答应这门亲事。祝英台苦苦哀求,甚至绝食抗议,但父母不为所动,坚持要她嫁给马文才。
祝母心疼女儿,坐在床边轻声劝道:英台,娘知道你心里苦,可这世间女子,谁不是遵从父母之命嫁人马公子虽有些纨绔,但他父亲位高权重,你嫁过去,衣食无忧,也算是有个好归宿。你就别再闹了,好好准备嫁妆吧。说不定成亲之后,马公子会有所改变呢。祝英台哭着说:娘亲,女儿不要什么荣华富贵,女儿只愿与心仪之人长相厮守。女儿与他情比金坚,怎能轻易放弃。但祝母只是无奈地摇头,转身离去。
这边,梁山伯回到书院后,日夜苦读,准备考取功名后再去祝家提亲,给祝英台一个安稳的未来。他想着,只有自己有了功名,才能配得上祝英台,才能给她幸福。待他终于完成学业,满心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