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开始真正信任他们的领导。报名表很快填满了,甚至邻村的农民也慕名而来。
资金问题也意外得到解决。县里派来考察虫害的专家被晓阳的防治方案折服,将她的草方格+灌木+滴灌治沙模式推荐到省里,获得了科技创新奖和二十万元奖金。
这笔钱全部投入合作社。晓阳在村民大会上宣布,我们要买更好的设备,建自己的苗圃,再也不怕虫害了!
掌声雷动中,赵大川站在角落,看着台上光彩照人的妻子,眼中满是骄傲。这个曾经哭着要逃婚的女孩,如今已成为带领数百人对抗沙漠的领袖。
第八章
成长的烦恼
合作社成立第三年,赵绿洲初中毕业了。十五岁的少年继承了母亲的书卷气和父亲的坚毅性格,成绩优异,尤其热爱生物课。
晚饭时,绿洲放下筷子,深吸一口气:爸,妈,我想考市里的重点高中。
晓阳和赵大川交换了一个眼神。市里离村子八十多里,意味着儿子要住校,一个月才能回来一次。
为什么非要去市里晓阳轻声问,县高中也不错啊。
绿洲抬起头,眼睛亮得惊人:因为市里有最好的生物老师!我想学更多关于生态修复的知识,将来...他顿了顿,将来帮你们把整个毛乌素沙漠都变成绿洲!
赵大川的筷子停在半空。儿子的话让他想起了二十年前,自己父亲临终时的那袋种子和那个未完成的梦想。
去吧。赵大川说,声音有些沙哑,好好学。
晓阳惊讶地看着丈夫。这个一向沉默寡言的男人,在关键时刻总是能直击要害。她点点头:我们会想你的。
绿洲欢呼起来,兴奋地描述着自己的计划。晓阳微笑着倾听,心里却泛起阵阵酸涩。儿子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道路要走。这是好事,但作为母亲,放手从来不是易事。
开学那天,一家三口起了个大早。赵大川检查了好几遍摩托车的油量,晓阳则往儿子的行李箱里塞了各种零食和药品。
妈,够了,箱子要炸了。绿洲无奈地笑着。
晓阳这才停手,帮儿子整理衣领:记得每天喝够水,别熬夜,有事就给村里小卖部打电话...
知道了知道了。绿洲抱了抱母亲,又向父亲伸出手,爸,我会努力的。
赵大川握住儿子的手,另一只手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家里...有我们。
看着摩托车载着儿子远去,晓阳的眼泪终于落下来。赵大川轻轻揽住她的肩膀:孩子...有梦想...是好事。
晓阳靠在丈夫肩头:我知道,只是...时间过得太快了。
赵大川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我们去看看...新规划的林地吧。
这是他一贯的方式——用行动代替言语,用工作冲淡离愁。晓阳擦干眼泪,跟着丈夫走向那片正在开垦的沙地。那里,新的希望正在萌芽。
三年后,更大的考验来临了。赵绿洲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林业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
北京!那么远...晓阳看着录取通知书,手微微发抖。
绿洲蹲在母亲面前:妈,那里有全国最好的沙漠化防治专业。我想学最先进的技术,回来帮你们。
晓阳想说县里也有农业大学,想说合作社现在正需要人手,但看着儿子期待的眼神,这些话都卡在了喉咙里。
去吧。又是赵大川,简单两个字,却重若千钧。
送别比三年前更加艰难。这一次,儿子要去的是千里之外的北京,半年才能回来一次。火车站里,晓阳最后一次整理儿子的衣领:记得按时吃饭,北京干燥,多喝水...
妈,我都记着呢。绿洲笑着拥抱母亲,然后在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