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赵大川虚弱地笑了:你...不也是...
晓阳迅速固定好丈夫的伤腿,然后用绳子将他和自己绑在一起。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回家了。
在村民们的协作下,两人被一点点拉回岸边。快到岸时,一个浪头打来,晓阳差点被冲走,是赵大川用身体护住了她。
当终于踏上坚实的土地,晓阳瘫坐在地,抱着丈夫痛哭失声。赵大川轻抚她的后背:没事了...都过去了...
这场洪水最终冲毁了合作社部分设施,但因为及时转移,大部分树苗得以保存。更重要的是,它让晓阳和赵大川重新确认了彼此的重要性——他们不仅是治沙路上的伙伴,更是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人。
赵大川的腿伤需要静养两个月。这段时间,晓阳白天处理合作社事务,晚上回来照顾丈夫,常常累得趴在桌上就睡着了。
一天夜里,晓阳被一阵轻微的响动惊醒。她发现赵大川不在床上,急忙起身寻找。月光下,她看到丈夫拄着拐杖站在院子里,仰望着满天繁星。
怎么起来了腿不疼吗晓阳轻声问,为他披上外衣。
赵大川摇摇头:想起...二十年前...你逃婚那晚。
晓阳笑了:那时候我多傻啊。
不傻。赵大川认真地说,是你...让我看到了...沙漠外的世界。
晓阳靠进丈夫怀里,两人静静站着,听着远处防护林的沙沙声。二十年前那场被迫的婚姻,如今已成为最珍贵的缘分;那片绝望的荒漠,也已变成充满希望的绿洲。
第十章
沙漠花开
时光如梭,转眼间赵绿洲已从大学毕业,并在中国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带着最先进的治沙技术回到家乡,准备大展拳脚。
爸妈!我回来了!绿洲推开合作社办公室的门,身后跟着几个年轻的研究员。
晓阳从文件中抬起头,一时没反应过来。眼前的年轻人高大挺拔,穿着整洁的衬衫西裤,戴着眼镜,活脱脱一个学者模样,哪里还是当年那个在沙地里打滚的小男孩
儿子!晓阳冲过去抱住他,怎么不提前说一声
想给你们个惊喜。绿洲笑着转向门口,爸呢
话音刚落,赵大川风风火火地闯进来,身上还沾着泥土和树叶。看到儿子,他猛地刹住脚步,上下打量着,最后咧嘴笑了:像你妈...好看。
当晚,一家三口围坐在老房子的餐桌前,就像二十年前的无数个夜晚一样。只是这一次,是儿子在讲述外面的世界,父母认真倾听。
我想在合作社基础上成立研究所。绿洲兴奋地摊开计划书,结合传统经验和现代科技,把我们的治沙模式推广到整个西北地区!
晓阳和赵大川相视一笑。儿子带回来的不仅是新技术,还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远大的梦想。
需要多少钱晓阳直接问到了关键。
绿洲说了个数字,让父母都瞪大了眼睛。
但是,他赶紧补充,我已经联系了几家环保基金会,他们都很感兴趣。只要我们先做出示范效果,投资不是问题。
赵大川拍拍儿子的肩膀:放手去做...我们支持。
有了父母的支持,绿洲很快行动起来。他在合作社旁建起了简易实验室,引进了一批先进设备,开始系统研究最适合当地条件的治沙植物组合。
晓阳则负责协调村民参与新项目,赵大川则带着年轻人实地操作。一家三口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
一年后,他们的成果震惊了整个学术界。在同样降水量条件下,采用新方法的试验区植被覆盖率比传统方法高出40%,而且成本更低,可持续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