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的治沙计划书,申请县里的生态建设项目资金。起初,官员们对这个农村妇女的计划不以为然,但当他们实地考察了赵家那片绿洲后,态度立刻转变了。
了不起!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县林业局局长惊叹道。
晓阳详细介绍了他们的方法和经验。赵大川站在一旁,看着妻子自信从容地讲解,眼中满是骄傲。这个曾经哭着要逃婚的女孩,如今已经成长为沙漠治理的专家。
一个月后,好消息传来——他们的项目获批,获得了五万元启动资金和大量免费苗木。更令人振奋的是,县里决定将他们的经验推广到其他受沙漠化威胁的村庄。
我们要出名了!晓阳开玩笑地对赵大川说。
赵大川却突然严肃起来:不是为了出名...是为了家园。
晓阳收敛笑容,认真点头。是的,这一切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可以生存的土地。
随着项目启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治沙队伍中。晓阳负责技术指导,赵大川则带领大家实地操作。夫妻俩默契配合,将一片又一片荒漠变成了绿洲。
媒体闻讯而来,记者们惊讶于这对普通农民创造的奇迹。沙漠夫妻的故事开始在当地报纸和电视上传播,激励着更多人投身生态建设。
然而,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家庭却遭遇了变故。赵大川的父亲——当年救过林老汉的老赵突然病倒了。
病床前,老赵虚弱地握住儿子和儿媳的手:我看到了...你们做的...比我这辈子...强多了。
晓阳流着泪摇头:爸,没有您当年的救命之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老赵颤抖着从枕下摸出一个小布袋:留着...等你们...扩大规模时用。里面是各种珍稀树种的种子,有些已经存放了十几年。
三天后,老赵安详地闭上了眼睛。葬礼上,赵大川一言不发,只是紧紧攥着那袋种子。晓阳知道,丈夫在用沉默承受着失去至亲的痛苦。
当晚,赵大川独自一人来到他们最早种植的那片梭梭林,将父亲的骨灰撒在了树下。爸...您看着...我们会让整个沙漠...都变绿。他对着星空许下诺言。
晓阳远远站着,没有打扰丈夫与父亲的最后告别。月光下,她看到赵大川的肩膀微微抖动,但当他转过身来时,脸上已恢复了坚毅。
明天...我们开始新项目。赵大川简单地说。
晓阳点点头,挽住丈夫的手臂。两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后是沙沙作响的梭梭林,仿佛老赵在为他们加油鼓劲。
第六章
开花结果
获得政府支持后,治沙工作进入了快车道。晓阳和赵大川带领村民们在村庄周围建起了长达十公里的防护林带,采用草方格固沙与植物造林相结合的方法,效果显著。
春天来了,新栽的树苗抽出嫩芽,远远望去,防护林带像一条绿色的长龙,守护着村庄免受风沙侵袭。
妈,这是什么树呀五岁的小绿洲指着一棵开花的树问道。
这是沙枣树,能结出甜甜的果子。晓阳抱起儿子,让他闻闻花香。
赵大川在不远处指导村民们栽种新一批树苗。他比五年前更加黝黑精瘦,但眼神中的坚定丝毫未减。看到妻儿,他挥手示意他们过去。
儿子,来帮爸爸浇水。赵大川将一个小喷壶递给小绿洲。
小家伙认真地给每棵树苗浇一点水,嘴里还念念有词:快长大呀,保护我们的家。
这一幕被前来采访的记者拍下,成为第二天报纸的头版照片——《沙漠中的绿色希望:一家三口的治沙故事》。
报道引起了更大反响,省里的专家专程前来考察,将他们的经验总结为赵氏治沙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