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全省推广。晓阳和赵大川被邀请到各地传授经验,从最初的紧张结巴到后来的从容自信,他们用自己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
荣誉接踵而至。治沙模范、生态建设先进个人、感动乡村人物...面对这些称号,夫妻俩始终保持谦逊。
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每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晓阳总是这样回答。
而赵大川则会补充:是沙漠...教会了我们坚持。
随着治沙面积的扩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干涸多年的小河重新有了流水,消失已久的野生动物也开始回归。最令人惊喜的是,村民们发现沙地土壤逐渐改良,可以种植更多种类的作物了。
八月的一天,晓阳正在整理治沙资料,小绿洲突然跑进来:妈,外面有只好大的鸟!
晓阳出门一看,不禁惊呼出声——一只罕见的金雕正栖息在他们最早种的那棵梭梭树上。这种猛禽对栖息地要求极高,它的出现意味着这里的生态系统已经相当健康。
赵大川闻讯赶来,与晓阳并肩而立,静静欣赏这难得的景象。金雕锐利的眼睛环顾四周,然后展翅高飞,在蓝天上划出优美的弧线。
它还会回来的。赵大川轻声说,这里...有了生命。
晓阳握住丈夫的手,心中充满感慨。十年前,她还是个满腹委屈的新娘,哭着要逃离这片荒漠;而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她愿意用一生去守护的家园。
当天晚上,村里召开大会,庆祝治沙工程第一阶段顺利完成。村长激动地宣布:根据县里的测量数据,过去五年,我们村的森林覆盖率从3%提高到了27%,沙化土地减少了60%!
村民们欢呼雀跃。这些曾经饱受风沙之苦的农民,如今成了生态建设的先锋。许多人主动要求扩大自家的治沙面积,甚至邻村的村民也来取经。
庆功宴上,晓阳被推举发言。她站在众人面前,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这些曾经对治沙持怀疑态度的人,如今都成了坚定的支持者。
十年前,我刚到这里时,看到的只有绝望。晓阳的声音有些哽咽,是我的丈夫赵大川教会我,在沙漠中也能找到希望。今天的一切证明,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赵大川站在一旁,眼中闪烁着泪光。当晓阳邀请他一起切庆祝蛋糕时,这个沉默的汉子只说了一句:谢谢大家...相信我们。
宴会结束后,一家三口漫步在回家的路上。月光下,防护林带随风轻摆,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这片土地的重生故事。
小绿洲已经困得趴在赵大川肩上睡着了。晓阳轻轻抚摸儿子柔软的发丝,突然说:我想扩大我们的苗圃,培育更多适合沙漠的树种。
赵大川点点头:东边那块地...平整好了。
我还想建一个小型气象站,更科学地监测环境变化。
好。
也许...我们可以申请成立一个合作社,带动更多村庄一起治沙。
赵大川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妻子: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
晓阳踮起脚尖,轻轻吻了吻丈夫的脸颊。这个简单的动作让赵大川红了脸,即使在月光下也能看得分明。
回到家,安顿好小绿洲后,晓阳取出一个笔记本,开始规划未来的治沙蓝图。赵大川坐在她身边,不时提出建议。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和谐得如同一体。
窗外,沙漠的夜风依旧在吹,但已经不再那么狂暴。防护林带像忠诚的卫士,过滤掉了大部分沙尘。星空下,新栽的树苗正悄悄扎根,准备迎接明天的太阳。
晓阳合上笔记本,靠在赵大川肩头。她想起婚礼那天自己的眼泪和绝望,想起逃婚时的恐惧,想起决定留下来时的犹豫...所有的曲折,最终都化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