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她看见林墨掏出手机发消息,屏幕光映出他紧绷的下颌线。
脚步声停在档案柜前,金属碰撞声响起——是钥匙串刮过锁眼。
找错了。周师傅突然吼了一嗓子,同时踢翻脚边的铁桶。
哐当声里,脚步声猛地往楼梯口跑。
林墨冲出去时,只看见铁门甩上的残影。
追不上了。他回来时额角沾着灰,老周,通风口的监控
早拆了。周师傅弯腰捡铁桶,但他们肯定往古籍库去了——我在那边放了本假的《山海经》,封皮贴了金粉。他挤了挤眼,够他们翻半夜。
苏晚摸出兜里的锈钥匙。
刚才撞柜子时,钥匙尖划破了掌心,血珠渗出来,在金属表面晕开小朵红。
她突然想起张教授说的碑钥同葬,又想起周师傅说的樟木箱底压着的图纸,还有林墨指的地下矿脉坐标...
小苏林墨递来纸巾。
她摇头,把血擦在裤腿上:时间不够了。
深夜的风卷着桂花香灌进顶楼。
苏晚倚着栏杆,手机屏幕亮了又灭——林墨的消息还在草稿箱:今晚我守古籍库。她望着远处建筑事务所的灯,那是林墨办公室的方向。
钥匙还在发烫。
她摊开手,锈迹里隐约能看见刻痕,像极了石碑上的某个符号。
风掀起她的发,楼下绿化带传来夜猫子的叫,混着她心跳的声音。
所有线索在脑子里转成漩涡:调包的钥匙、陈氏祠堂的地契、地下矿脉、张教授说的钥匙...她摸出手机翻到张教授发的宗谱照片,光绪二十年那页突然跳出来——碑钥同葬于书阁之下。
书阁
她猛地抬头。
月光下,山海书阁的设计模型立在顶楼角落,林墨亲手做的,飞檐上的铜铃被风吹得轻响。
苏晚走过去,指尖抚过模型的基座。
那里刻着一行小字,是林墨的笔迹:愿所有离散,都能在此重圆。
风更大了。
苏晚的衣角猎猎作响,她望着模型下的阴影,突然想起地下室那张民国结构图——在山海书阁现在的位置,标着两个小字:地宫。
苏晚盯着模型基座的小字,喉结动了动。
青松巷拆迁那年的新闻突然涌入脑海——拆迁办说过,住户没领的旧物全送到市档案馆仓库。
她紧紧攥着手机,快速滑动浏览器。
果然,十年前《城市日报》副刊写道:青松巷未认领私人物品暂存于市档案馆B区仓库,限三个月内领取。
手机在掌心震动。
她低下头,陌生号码的短信刺痛了她的眼睛:你知道得太多了,小心你的朋友。
血液直往头顶涌。
她猛地站直身子,栏杆硌得后腰生疼。
是谁
林墨还在古籍库守夜,周师傅刚回宿舍,李馆长半小时前说要去老城区查旧户籍——她指尖颤抖,按下通话键,却在拨出号码前停住了。
如果打草惊蛇,对方可能会先下手。
风掀起她的衣角,模型上的铜铃响得刺耳。
苏晚盯着短信的日期,23:57。
三小时前,他们在地下室讨论矿脉;两小时前,潜入者撞翻了铁桶;现在,对方在发出警告。
她掏出那把生锈的钥匙,血渍已经干透,刻痕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和宗谱里碑钥同葬的钥字,笔画竟有几分相似。
档案馆B区仓库。
她咬了咬下唇。
拆迁时没领的旧物里,说不定有陈家后人留下的玉牌或族谱。
钥匙要找的钥匙,可能就锁在那里。
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