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中有着更大的抱负。他看到这个古代世界的百姓们生活困苦,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决心运用自己的现代知识,对这个国家进行改革。他向皇帝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改革税制,减轻百姓负担;发展商业,促进经济繁荣;加强军事建设,抵御外敌入侵等。
皇帝在林宇的劝说下,最终同意了他的改革方案。林宇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坚决推行各项改革措施。在改革的过程中,他遇到了重重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改革终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林宇从一个只想躺平的穿越者,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一步步逆袭成为了这个古代世界的风云人物。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奇。而林宇,也终于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过上了他曾经梦寐以求却又截然不同的人生。穿越之权谋新篇:从治水名臣到朝野定策
一、侯爵府的暗流与江南商机
林宇被封为安澜侯已三年,府中亭台楼阁虽不及勋贵世家气派,却因他从现代带来的极简审美——去掉繁复雕花、改用几何线条的家具陈设,成了京中雅士私下效仿的风尚。这日清晨,管家捧着账本躬身入内:侯爷,江南运来的‘玻璃镜’又被抢购一空,只是苏州织造局那边……
林宇正用竹制牙刷(改良版)洗漱,闻言顿了顿。三年前治水功成后,他并未急着扩张权势,反而借着皇帝赏赐的江南土地,悄悄办起了奇巧坊。这玻璃镜不过是用现代工艺烧制的钠钙玻璃,打磨抛光后镀上锡汞齐——但在古人眼中,这能清晰映出每根发丝的魔镜,价值堪比金银。
让他们按规矩缴税,林宇擦着脸,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黄河治理图》,另外,通知账房,用三成利润在扬州建个‘育幼堂’,收留水灾孤儿。他刻意压低了声音,窗外那株老槐树的枝桠间,似乎总停着几只毛色油亮的信鸽。
自赵康案后,朝中以丞相王衍为首的守旧派,明里暗里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上月户部尚书突然弹劾他与民争利,指的便是奇巧坊的生意。林宇知道,这是试探,更是警告。
侯爷,前几日您让查的‘漕运损耗’有眉目了。管家凑近,声音压得极低,去年从江南运粮进京,明面上损耗三成,可暗线报回,有艘沉在洪泽湖的粮船,船上的糙米竟被人用新米换了包……
林宇握着牙刷的手猛地收紧。漕运是国家命脉,损耗三成已是骇人听闻,竟有人敢用偷梁换柱的法子中饱私囊他脑中飞速闪过现代历史课本里的漕运贪腐案,那些浮在运河上的粮船,底下恐怕全是蛀空的朽木。
备马,去城西码头。他脱下常服,换上一身靛蓝布衫。镜中倒影已非三年前那个只想躺平的落魄书生,眉宇间多了几分锐利,眼底却藏着一丝与这时代格格不入的疲惫。
二、码头惊变与密信疑云
城西码头,晨雾未散。林宇混在扛包的脚夫里,看着一艘艘漕船靠岸。搬运工们赤裸着上身,扛着沉甸甸的麻袋往粮仓走,汗水在脊背上冲出蜿蜒的痕迹。他注意到,有些麻袋落地时发出噗噗声,不像是饱满的粮食该有的闷响。
兄弟,这趟粮看着不咋地啊。林宇故意撞了下旁边的老脚夫。
老脚夫警惕地瞥他一眼,见是生面孔,往地上啐了口:懂个啥这叫‘雀舌米’,金贵着呢!他压低声音,前几日刚从‘张记粮行’换的包,啧啧,那新米白得像雪……
林宇心中一凛。张记粮行的东家,正是丞相王衍的小舅子。他不动声色地摸出几文钱塞给老脚夫,转身走向码头角落的茶摊。刚坐下,就见两个穿绸缎的管事模样的人匆匆走过,其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