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势汹汹,但也让她更清醒地认识到,仅仅靠肥皂这一项,还不够稳。必须要有更高的技术壁垒,或者,开辟新的赛道。
那个关于水泥的念头,在她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颗更深的种子。但眼下,她必须先打赢这场肥皂保卫战。
第九章:品牌意识与新思路
面对王记杂货铺的低价倾销和模仿冲击,林家小小的肥皂作坊确实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订单肉眼可见地减少,连之前一些相熟的老主顾也开始观望,甚至有人贪便宜去买了王记的劣质皂,结果用了几次发现伤手、效果差,又后悔不迭。
林晚晴并没有慌乱。她知道,这个时候,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她首先做的,是进一步提升自家产品的辨识度和档次感。
她让林大山用硬木刻了一个小小的林记印章,字样古朴简洁。以后每一块出厂的肥皂,在即将完全凝固前,都会在侧面盖上这个印章。这在现代是基操,但在古代,对于这种日用品来说,却是一种新奇的品牌意识。
同时,她更加注重桂花香皂的品质。不仅确保碱度和油脂的比例恰到好处,温和不伤手,还想办法让桂花的香气更纯正、更持久一些。她甚至让赵秀娥用一些颜色鲜亮的碎布头,给准备送去给大户人家的香皂,打上一个简单的蝴蝶结。
晴儿,搞这些花里胡哨的有啥用还费布料。
赵秀娥有些不解。
娘,这叫‘包装’,也叫‘诚意’。
林晚晴耐心解释,咱们的东西好,就得让人一眼看出来它跟别人的不一样。别人是灰扑扑的糙疙瘩,咱们是带着‘林记’印章、散发着桂花香、甚至还系着漂亮布条的精品。您说,那些愿意花钱买好东西的夫人小姐们,会选哪个
赵秀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光提升产品还不够,还得主动出击,重塑口碑。
林晚晴想起了一个现代常用的营销手段——免费试用和口碑传播。
她拿出积攒的一部分利润,多做了一小批普通肥皂,然后让林大山和赵秀娥,在去村里或者镇上的时候,遇到相熟的、或者看起来比较有影响力的妇人,就送上一小块,只说是自家做的新鲜肥皂,请她们帮忙试试好不好用。
这一招果然有效。白得的东西,没人会拒绝。而林记肥皂的效果实打实地摆在那里,用过的人自然会跟邻里亲友念叨:还是林家那丫头做的皂好用,洗得干净还不烧手,比王记那个强多了!
一传十,十传百。虽然王记的价格低,但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道理,古今通用。渐渐地,那些图便宜买了王记肥皂吃了亏的人,以及听到好口碑的人,又重新将目光投向了林记。
王记杂货铺的伙计发现,他们的低价皂虽然还能吸引一些贪小便宜的人,但真正注重品质的回头客却越来越少。而林家的摊位前,询问和购买林记香皂的人,又渐渐多了起来。
王老五气得跳脚,但也无可奈何。他仿得出样子,却仿不出林晚晴脑子里对化学配比的精准把握和不断优化的思路。劣质产品终究是劣质产品,在真正的好东西面前,最终还是会原形毕露。
卷起来了是吧那就看谁卷得过谁!
林晚晴得知王记的窘境后,在心里默默哼了一声。这场肥皂市场的反击战,算是初见成效。
然而,这次的经历也给她敲响了警钟。肥皂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容易被模仿。要想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更高的技术壁垒,或者开辟全新的、难以模仿的领域。
那天,她去河边查看水源,看到雨水冲刷后泥泞不堪的土路,一脚深一脚浅,极为难行。又看到自家那依然用黄泥糊墙、一下大雨就可能漏水的作坊,一个念头再次清晰地浮现出来:
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