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第一章·画中扬州

    崇祯十七年的春末,扬州城浸在芍药香里。陈砚伏在拙墨轩二楼的裱画案前,指尖捏着犀牛角刮刀,将最后一缕金丝嵌进《江山社稷图》的裂痕。画中万里长城蜿蜒如龙,此刻龙脊却在李闯王的马蹄下寸寸崩断——半月前京城陷落的消息传来时,父亲陈守拙摔碎了珍藏的宣德窑茶盏,瓷片溅进画箱,竟在这幅御赐长卷上划出道三寸长的口子。

    金箔要顺着山势走。身后传来苍老的声音,陈守拙披着赭色棉袍立在灯影里,手中铜熨斗蒸腾着米浆的甜腥气,当年成祖皇帝迁都时,这画跟着龙船走运河,何等风光。如今……

    话音被运河上的梆子声截断。陈砚推开雕花木窗,暮色里的漕船正慌乱避让军船,桅杆撞碎了瘦西湖倒映的晚霞。自打史可法督师扬州,漕运码头便日夜吞吐着刀枪箭矢,连画舫歌女都改唱了《从军行》。可今夜不同,他瞧见刘家盐商的楼船竟在仓皇卸货,青奴们扛的不是盐包,而是裹着锦缎的楠木箱。

    砚哥儿!楼下传来妹妹阿蘅的轻唤。十六岁的少女挎着竹篮立在石阶前,鬓角别着朵半凋的白芍药,这是为母亲三年忌日采的供花,广陵书院的王夫子说,史督师要把城墙再加高三尺……

    话音未落,北街爆出哭喊。一队蓬头垢面的流民冲破巡丁阻拦,当先的老汉举着断掌哀嚎:盱眙丢了!鞑子的辫子兵吃人啊!陈砚分明看见那断掌的裂口泛着青黑——是火药灼烧的痕迹。

    陈守拙的铜熨斗重重砸在案上。老人抓起案头《洪武南藏》撕下扉页,就着米浆开始修补画中崩裂的居庸关:砚儿,去把地窖的虎骨胶取来。这幅画,史督师明日便要。

    子时的更鼓响过三遍时,陈砚正在给补好的山峦上矾水。月光透过桑皮纸映出城墙暗影,恍惚竟似真有一队铁骑要从画中破出。突然街面传来马蹄碎玉声,十余铁甲骑士踏碎芍药影,当先那人玄铁盔上红缨如血,正是总兵刘肇基。

    陈师傅!将军甩鞍下马,鳞甲上还沾着新鲜的血渍。他解下佩刀横在案头,刀鞘嵌着块残缺的玉珏,史督师有令,此画需添个暗格。

    陈守拙的银针在烛火上一颤。老裱画师掀起画轴底部的绫锦,露出夹层里半幅泛黄的舆图——那是用辽东貂血绘制的边关布防。刘肇基从怀中掏出个油布包,展开竟是史可法的血书,绢帕上乞援二字狰狞如伤疤。

    缝进金山卫这段长城。将军的指节敲在画中山海关位置,三日后有商队出城,走漕帮的私盐道下江南。他突然转头盯着陈砚,目光似要剜进少年骨缝里,小兄弟可读过《纪效新书》戚少保说裱画用的浆里掺不得半分砂砾,这道理,送信时也是一样。

    四更天,陈砚抱着染血的绫锦去后院浆洗。井水刚打起半桶,忽听见墙外传来异响。他踩上柴垛张望,只见月光下数十黑影正往城墙根蠕动,背上麻袋渗出暗红——是有人在偷运战死士卒的尸首!领头者转身的刹那,他认出是白日里哭城的断掌老汉,此刻那人腰间却别着镶翠的烟荷包,分明是城外盐枭的标记。

    砚儿。父亲的声音在背后响起。陈守拙握着那柄刘肇基留下的佩刀,刀刃映出老人眼底的悲凉,当年我随董其昌先生学艺,他说裱画匠修的是人间残缺。可如今这世道……刀柄忽被塞进陈砚掌心,温润的缠绳下藏着尖锐凸起——竟是半枚虎符!

    运河上忽然火光冲天。一队蒙冲战船撞翻画舫,船头清兵弯弓搭箭,箭簇缚着的告示被夜风掀开一角,露出摄政王令的血印。陈砚攥紧虎符的棱角,听见城墙传来沉闷的撞击声,那声响不像云梯,倒似传闻中红夷大炮在轰击潼关时的雷鸣。

    阿蘅的《茉莉谣》就在这时飘了起来。少女抱着母亲灵牌坐在染缸旁,清唱声穿过渐渐弥漫的硝烟:茉莉开时城门雪,阿兄补衣娘补天……陈砚突然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日浮生简介 >十日浮生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