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的母亲生于1946年,那一年中国还没有解放。母亲姐弟六个,她排行老五,在她十岁该读书的时候,家中境况窘迫,所以她只读了两年夜校扫盲班。
我小时候常听母亲讲她小时候的事情。
(一)
我的姥爷,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村里的支书。那时候农村还是集体经济,各家各户人口多,而生产队粮食产量非常低。庄户人家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的光景,粮食产量还高点,每户还能多分点口粮;遇到自然灾害,分到每户的粮食也就寥寥无几了。在闹饥荒的那几年,我姥爷常常出村要饭给我母亲姊妹几个吃。因家里经济条件差,我姥爷是饿死在带领村民劳动的大场院里。
我母亲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她是个有胆识求上进的农村姑娘。后来听她给我讲,她嫁给我父亲之前,在娘家村担任妇女主任,是十里八乡家喻户晓的公社劳模,经常到县里参加学习和表彰大会。
别的农村姑娘,在家里学习纺线织布,学习缝缝补补、裁剪衣服的时候,我的母亲,却整日不着家地忙碌在广阔的田间地头上。所以,母亲对家务活一窍不通,对农田里的农活,却样样精通。
在母亲二十岁的时候,家里包办给她定了亲。在要结婚的那个月,母亲反悔了,想着要和一个身高矮小,皮肤黝黑,完全陌生的大老粗过一辈子,母亲打了退堂鼓。她毅然瞒着全家,自己拎着订婚的包裹,步行十几里地,把订婚彩礼(几身订婚衣服)送回媒人家里,不作声响地偷偷把婚退了。
在那个年代,敢于冲破封建风俗习惯,我母亲是村里的头一个。好在我姥爷、姥娘算比较通情达理,对她的婚事,讲了民主。后经别人介绍,我母亲高高兴兴和我父亲结了婚。
我父亲比我母亲大整整七岁,结发妻子因病去世了,据我三爷爷家大姑告诉我,我父亲第一任老婆非常漂亮,父亲和她鸾凤和鸣,相敬如宾,就是去村南头水井挑水,两个人也是有说有笑,结伴同行。
天妒人怨,父亲的第一段美好姻缘没有维持多久,他的结发妻子,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驾鹤仙逝了,没为父亲留下一儿半女。
那一年过完春节,父亲发妻回娘家过正月十五,心脏病突发,没来得及送往医院救治,就一命呜呼了。我父亲得知后,火急火燎赶去岳母家,人已经不省人事,撒手人寰了。
父亲悲痛欲绝,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从丧妻之痛中缓过劲来,整日以泪洗面,寝食不安,失魂落魄。仿佛世界末日来临,生无可恋。
奶奶、爷爷,不忍心目睹唯一的儿子消沉下去,四处托亲戚朋友给我父亲张罗对象。
媒人就把我母亲介绍给了我父亲。
我母亲对大她七岁的父亲一见钟情。一是因为我父亲文质彬彬,是位吃商品粮的中学老师,二是我父亲相貌虽说不上一表人才,但是,和母亲先前订婚的农民对象比起来,我父亲德才兼备,成熟稳重,相貌出众。不失为托付终身的理想伴侣。
而我母亲相貌平平,身高、身材、容貌和父亲的前任比起来,高低立见。母亲后来说起来,父亲不是因为二婚年龄大,不是爷爷、奶奶软硬兼施,父亲不会轻而易举答应和母亲的婚事。
虽说我母亲比我父亲小七岁,但我母亲非常满意这门亲事。和父亲结婚后,即使受再大的委屈,母亲也咬牙默默忍受着。
就说母亲作为‘续姑娘’,多年去父亲前任老婆娘家探亲这件事来说,母亲是何等的胸怀宽广啊!代替从未谋面的前任,为养育她的父母尽孝,有几个女人,能有这样博大的胸襟。
作为母亲的儿女,我感到不可思议。母亲到底图啥呢是在替我父亲尽义务吗还是因为夺了前任的位置,感到愧疚,需要补偿人家呢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