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雨夜归来**
解剖刀第三次从指间滑落时,林穗听见窗外传来布鞋碾过青石板的声音。
铜制刀柄在瓷砖上磕出清脆回响,她弯腰去捡,白大褂下摆扫过解剖台金属支架。停尸房的冷气顺着脊椎往上爬,在第七节颈椎处凝成细小的冰珠。
刀面映出自己发青的下眼睑。这是她本周处理的第四具溺亡体,也是唯一一具在盛夏穿着加绒外套的尸体。监控显示这个叫周晓芸的女人在子夜独自走进跨江大桥观测台,像片被风吹落的枯叶般栽进浑黄河水。
林法医,快递放值班室了。门外传来实习生刻意提高的嗓音。林穗摘下手套,医用橡胶与皮肤分离时发出轻微的撕扯声。
包裹是素色木盒,边角被雨水泡得发胀。掀开盒盖的瞬间,霉味混着某种熟悉的草药香扑面而来——母亲总在梅雨季往衣柜里塞的艾草包,此刻正静静躺在骨灰袋上。
一张泛黄照片从盒盖夹层滑落。画面里穿碎花裙的少女站在镇医院老楼前,右手无名指以不自然的角度蜷曲着。林穗的太阳穴突突直跳,这是母亲去世前三天寄出的快递,而照片拍摄日期显示是1998年7月15日。
那天是云川镇第一个失踪案发生的日子。
玻璃窗突然炸开蛛网状裂纹,狂风卷着雨丝扑进来。照片背面洇出深褐字迹,像是有人用碘伏写的化学方程式:CHO+6O→6CO+6HO+能量
林穗的指尖开始不受控地颤抖。这个方程式在法医毒理课上学过,但此刻更让她战栗的是字迹边缘的锯齿状压痕——和母亲中风后歪扭的笔迹完全吻合。
解剖台上的手机发出蜂鸣。警队发来现场照片,溺亡者泡胀的右手特写占据整个屏幕:无名指第二关节向内扭曲,与老照片中少女的姿势如出一辙。
雨声忽然变得震耳欲聋。林穗抓起车钥匙时碰翻了证物架,十九年前失踪案的卷宗散落一地。泛黄的尸检报告里夹着张剪报,标题被红笔重重圈起:《云川镇再现怪事 梧桐巷口惊现湿衣人形》。
湿衣人形。这是母亲发病前总在叨念的词。
引擎盖上的雨水分成无数道溪流。后视镜里,镇医院爬满爬山虎的旧楼正在雨幕中渐渐显形。林穗握紧方向盘,指甲陷进掌心的旧伤——那道月牙形的疤痕,是十年前阻止母亲吞服安眠药时留下的。
此刻仪表盘显示室外温度31℃,而溺亡者胃容物检测显示她在水温15℃的江水中浸泡超过八小时。
**第二章
显影液里的哭声**
老式海鸥120相机在玻璃柜里泛着幽光。林穗抹开防尘玻璃上的水雾,镜头镀膜上映出自己支离破碎的脸。这是时光照相馆最后一件未被变卖的器材,母亲中风前每天都要擦拭三遍。
柜门铰链发出呻吟,霉味顺着鼻腔直钻脑髓。当她触到相机皮腔的瞬间,某种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窜上来——不是金属的冷,更像是浸过福尔马林的皮肤。
取景框里忽然闪过人影。
林穗猛地转身,解剖刀已经横在胸前。雨丝从破碎的阁楼天窗飘进来,在暗红色地板上画出扭曲的符号。三十七度的手温残留在三脚架云台上,而登记簿显示这里已经歇业七年。
二楼暗房的门把手上结着蛛网,锁芯却泛着金属光泽。钥匙插进第三道齿槽时,她听见楼下传来重物拖拽声。手机电筒光束扫过楼梯转角,只照见积水里漂浮的艾草碎屑。
暗室温度比外面低十度。显影盘里的液体早已干涸,但定影剂特有的酸味依旧浓烈。林穗的指甲划过墙面,在某块砖缝处触到细小的凸起。
隐藏暗格弹开的瞬间,哮喘喷雾从她指间跌落。五本病历整齐排列,最下方压着褪色的产妇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