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外的残月,想起母亲生前最爱去的归墟山,那是江南有名的女儿山,传说女子在山顶许愿,便可心想事成。
归墟山的石阶被晨露打湿,清瑶踩着青苔向上攀登,顾云舟的手始终护在她腰后。
山顶的祠庙早已破败,供桌上摆着无数女子的簪子、手帕,墙缝里塞着泛黄的许愿笺,字迹模糊却依然滚烫:愿得读书身愿嫁心上人愿母长康泰。
看这里!
顾云舟指着神龛后的石壁,月光透过石缝照在一块青玉上,玉面映出两人交叠的身影,竟与青鸾玉佩、镇纸拼出的双鸾图一模一样。
清瑶摸出母亲的玉佩,与青玉相触的瞬间,石壁缓缓打开,露出一间密室。
密室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一本皮质日记,封面上赫然印着女子书院始末。
清瑶翻开第一页,看见母亲的字迹在月光下浮动:今日与张公公商议,欲在归墟山建女子书院,取‘归墟纳海’之意,愿天下女子皆能在此找到归处。
顾云舟握住她的手,两人的体温透过羊皮纸传递:琼琚,这是伯母未完成的心愿。
清瑶点头,看见日记里夹着的花瓣,虽已干枯,却依然保留着当年的色泽,像母亲永不熄灭的理想。
回到书院时,新皇的圣旨同时抵达:着顾云舟为江南巡抚,沈琼琚协同治理,钦此。
清瑶望着圣旨上的朱砂印,忽然明白,这是命运的指引,让他们去完成母亲未竟的事业,在江南的土地上,建起第二座青鸾书院。
江南的梅雨季里,归墟女子书院正式奠基。
清瑶穿着粗布衣裳,与顾云舟一起挥动铁锹,将母亲的日记、青鸾玉佩、还有兰草种子埋进地基。
当第一块青砖落下时,天空忽然放晴,一道彩虹横跨在归墟山顶,像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
奠基礼上,无数江南女子赶来,她们中有渔家女、绣娘、士族遗孤,手中捧着各式各样的礼物:有的是一束野花,有的是一枚绣针,有的是半本残破的《诗经》。
清瑶望着她们眼中的期待,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在书院外徘徊的自己,原来所有的等待,都有了最动人的回应。
是夜,清瑶与顾云舟坐在归墟山顶,看山下书院的工地上灯火通明。
他指着山下的灯火:你看,像不像天上的星星落了地
她笑了,摸出绣绷,在青鸾旁边绣上归墟山的轮廓,山脚下是密密麻麻的小点,像无数正在发芽的种子。
云舟,她轻声说,你说母亲会不会在天上看着我们
他揽住她的肩,望着浩瀚星空:她不仅在看着,还在指引着我们。你看那青鸾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亮。
清瑶靠在他胸前,听见远处传来的夜枭啼鸣,忽然觉得这天地如此广阔,而她们的梦想,就像归墟山的月见草,终将在黎明前绽放。
母亲的日记里说:劫火不是终点,而是归墟的起点。
此刻,她终于明白,归墟不是虚无,而是所有希望的归处,是无数女子梦想开始的地方。
绣绷上的青鸾终于展翅,翅膀下是归墟山的云海、书院的灯火、还有两个牵手的小人。
清瑶将绣绷轻轻收进母亲的梳妆盒,那里还躺着青玉、日记、以及无数女子的心愿。
她知道,这个盒子里装的不是遗物,而是一个时代的传承,是母亲用生命埋下的种子,如今终于在她与顾云舟的手中,长成了参天大树。
春风拂过归墟山,带来兰草的香气。
清瑶望着山下正在崛起的书院,忽然想起母亲的话:兰草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如今,她们要让兰草开满天下,让每一个女子都能在阳光下绽放,不再惧怕风雨,不再困于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