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毓敏的额头!
金毓敏脸上的倨傲和得意甚至来不及转换成惊愕,眉心处便猛地爆开一团刺目的血花!
他身体剧烈一震,双目瞬间失去神采,喉咙里发出咯咯的怪响,整个人如同被抽掉了脊梁骨,直挺挺地向后栽倒,噗通一声重重砸在冰冷的地砖上。
那支夺命的弩箭,箭杆乌黑无光,尾羽是几根寻常的乌鸦翎毛。
唯一醒目的,是紧紧绑在箭杆中部的那条窄窄的黄布条,上面用淋漓的鲜血,写着八个仿佛带着无尽诅咒与审判意味的大字: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有刺客!!
保护大人!!
堂上瞬间炸开了锅!惊呼声、拔刀声、桌椅碰撞声响成一片。
刑部官员吓得钻到了桌子底下,王大人面无人色,抖如筛糠。
衙役和提督衙门的兵丁乱作一团,有的扑向金毓敏(已气绝身亡),有的盲目地冲向高窗。
混乱中,陆九霄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人群。
他清晰地看到,靠近大门阴影处,一个头戴破毡帽、身形佝偻如老农的身影,在混乱爆发的瞬间,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大堂,消失在外面的阳光与喧嚣之中。没有回头,没有停留。
金毓敏被当众刺杀于刑部大堂的消息,如同平地惊雷,瞬间席卷了京师。
朝野震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朝廷的反应迅速而高效。
为了颜面,也为了尽快平息这场牵涉甚广的风波,一份盖棺定论的谕旨很快下达:
凶徒金毓敏,驭下无方,纵容包庇(巴图),以致酿成元旦血案、佛门惨祸。其本人虽非直接行凶,然罪责难逃,终遭天谴(指被幽影刺杀),实乃咎由自取!
已死凶犯刘三、王三等,罪大恶极,戮尸示众!
顺天府捕头陆九霄,查案有功,然…(语焉不详,但暗示其牵扯过深,不宜褒奖)。至于戊戌旧事…皆系前朝定案,勿复多言!
金振彪的名字被刻意淡化,储秀宫甲字库更是提都未提。
张德福、智通、法明等人的血案,以及戊戌年那三百枚消失的雷汞引信,就这样被轻飘飘地掩埋在凶徒内讧、咎由自取的官方结论之下。
顺天府尹王大人对陆九霄的态度变得客气而疏远,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九霄啊,案子…总算是结了。你辛苦了,回去好好歇息几日吧。
他拍了拍陆九霄的肩膀,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眼中只有庆幸,没有半分对真相的执着。
夕阳西沉,将菜市口刑场染成一片凄厉的血红。
陆九霄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刑场中央。
寒风卷起地上的尘土和未烧尽的纸钱灰,打着旋儿。
他手中,摩挲着那半块从水关找到的碎裂翡翠扳指(巴图那枚完整扳指的残骸),冰冷的触感一如这世道的凉薄。
金毓敏死了,死于天网的复仇。
快意吗或许有那么一丝。
但看着朝廷这份粉饰太平的谕旨,看着王大人如释重负的表情,陆九霄心中只有无边的沉重与荒凉。
金毓敏不过是个前台刽子手,他背后那张交织着权力、贪婪、掩盖与血腥的巨大黑幕,依然笼罩着紫禁城,笼罩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
戊戌年的血债,远未昭雪;那消失在深宫甲字库里的真相,或许将永远尘封。
他抬头,望向暮色中那巍峨森严、如同巨兽蛰伏的紫禁城。琉璃瓦反射着最后一抹残阳的光,冰冷而刺眼。
就在这时,一张折叠得小小的、毫不起眼的纸条,被一只路过的、脏兮兮的小乞丐,飞快地塞进了陆九霄的手心。
陆九霄展开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