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卫鞅郑重叩首:臣定不负君上所托。
送走卫鞅,赢稻独自站在殿前月台上,望着满天星斗。找到接班人让他肩头重担轻了一半。作为穿越者,他最大的价值不是亲自做每一件事,而是把正确的理念和人才引入这个时代。
三日后的大朝会,群臣齐聚。赢稻故意提起河西新收复地区的治理难题,几位老臣提出的建议都流于表面。
臣有一策,不知当讲否。卫鞅适时出列。
但说无妨。赢稻鼓励道。
卫鞅侃侃而谈,提出在河西试行废封建,行县制,同时推行军功授田政策。保守派大臣立刻群起攻之,指责这是违背祖制。
寡人以为卫子之策甚善。赢稻一锤定音,即日起,河西试行为期一年的新政,由卫鞅全权负责。
朝堂哗然。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士子,竟得如此重用!但赢稻威权日盛,无人敢公开反对。
散朝后,公孙枝忧心忡忡:君上,如此重用卫鞅,恐引起老臣不满。
变法需要新鲜血液。赢稻不以为意,卫鞅有才,寡人要用。至于老臣...给他们安排些荣誉职位,慢慢边缘化即可。
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常见手法——温水煮青蛙,比直接冲突更有效。公孙枝虽不明所以,但见赢稻胸有成竹,也不再多言。
春去夏来,河西新政初见成效。卫鞅每十日派快马送回汇报,赢稻亲自批阅指导。两人理念高度契合,配合默契。与此同时,赢稻开始在朝中有意让卫鞅主持更多政务,自己则逐步退居幕后。
这一日,赢稻正在检阅边境军报,突然传来急报:被贬为庶民的白毅在陇西大破戎狄叛军!
详细说说。赢稻放下竹简。
原来白毅被贬后,自愿赴边境戍边。适逢戎狄部落叛乱,围攻陇西要塞。白毅临危受命,率领残兵败将,竟以少胜多,斩首数千,威震西陲。
好一个白毅!赢稻拍案赞叹。军事天才终究是军事天才,即使落魄也不减其能。传旨:恢复白毅爵位,赐金百镒。但...不归还兵权,调任军校总教习。
公孙枝会意:君上既要赏其功,又要防其权。
正是。赢稻点头,白毅是天生的将军,但不适合掌大权。军校教习最适合他。
随着白毅的回归和卫鞅的崛起,秦国朝局焕然一新。赢稻感到肩头担子轻了许多,开始有更多时间思考长远规划。
夏日的一个午后,公孙枝带来意外消息:君上,赢疾在狱中自尽了。
赢稻眉头一皱:怎么死的
咬舌。留下血书,自称有负九鼎。
赢稻命人取来血书,上面只有寥寥数语:苍龙现,紫微黯。九鼎覆,天下乱。典型的故弄玄虚。
九鼎会在秦国的势力肃清了吗
基本肃清。共抓获一百三十二人,处死三十八人,其余流放。公孙枝汇报,根据审讯,九鼎会在其他国家也遭遇挫败,似乎正在收缩。
赢稻沉思片刻:既如此,黑冰台今后的重心转向普通反间谍工作。九鼎会...不必再特别关注了。
他隐约感觉,这个神秘组织的威胁正在消退。或许是因为秦国已经强大到难以撼动,又或许是因为历史车轮已经转向,不再受他们控制。
秋收时节,赢稻带着卫鞅巡视关中农田。金黄的麦浪翻滚,农人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自从推行废井田,开阡陌政策,农民积极性大增,粮食产量翻了近倍。
君上,新政成效远超预期。卫鞅难掩兴奋,若推广全国,秦国国力将再上一个台阶。
不急。赢稻眺望远方,变法如烹小鲜,火候要恰到好处。太快易生乱,太慢则无效。
卫鞅若有所思:君上之言,令臣想起老子治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