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次挽留,同事们难以置信,病人们依依不舍。但没有什么能动摇她的决定——她已经在最重要的病人身上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我需要时间修复我的家庭。她对每一个询问的人这样说,声音里的坚定掩盖着内心深处的恐惧:或许已经太迟了。
辞职回家的第一天,颜秀做了涛哲最爱吃的糖醋排骨,精心摆盘后放在他门前。三小时后,原封不动的饭菜依然在那里,只有一张便利贴被贴在门上:不饿。
第二天,她买了涛哲最喜欢的乐队新专辑,从门缝塞进去。晚上她发现专辑被扔在了客厅垃圾桶里,连塑料封膜都没拆。
第三天,她尝试写一封长信,倾诉自己的愧疚与爱。第二天早上,她发现信被撕成碎片,撒在她卧室门口像一场小小的雪暴。
一个月过去,颜秀觉得自己像个可笑的影子,在儿子紧闭的房门外徘徊。她精通各种心理治疗技术,却无法穿透一扇普通的木门。更讽刺的是,她开始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作为医生,她清楚地知道这是抑郁症的前兆。
我预约了下周的张医生。一天晚饭时她对着紧闭的房门说,声音故意放大到能让里面听见,就是妈妈以前经常提起的那位儿童心理专家...
房门突然打开,涛哲站在那里,比她记忆中更瘦更苍白,眼睛下有深重的黑眼圈。
别费心了。他冷笑一声,你不是最清楚吗重度抑郁治不好的,就像你治不好爸爸,也治不好你自己。
门再次关上,留下颜秀站在原地,手里还拿着准备给儿子盛汤的碗。汤已经凉了,表面凝着一层油脂,像她此刻浑浊的思绪。
那天深夜,颜秀做了一个多年来不曾做过的事——她偷偷进入了儿子的房间。医学伦理在她脑海中尖叫,但母亲的绝望压过了一切专业准则。
涛哲在床上熟睡,呼吸轻浅。颜秀借着手机微弱的光打量这个陌生的空间:墙上贴着几张褪色的全家福(奇怪的是都是她不在场的父子合照),书桌上堆满漫画书和空饮料罐,角落里有一个纸箱,里面似乎装着被撕碎的纸张。
她小心翼翼地翻找,像在犯罪现场搜寻证据。纸箱里是被撕成碎片的日记本,她花了四十分钟才拼凑出几页完整的内容:
10月15日:又有人在我的储物柜里塞了死老鼠。李老师说会处理,但有什么用呢明天他们只会变本加厉。妈妈今晚又有急诊,第N次忘记家长会...
11月3日:割了手臂,奇怪的是不觉得疼。血珠冒出来的样子像红色的小珍珠。如果妈妈发现会怎么样她大概会给我开张药方然后继续接电话...
12月24日:圣诞节,爸爸带了新女朋友来。她闻起来像妈妈办公室里的消毒水味道。妈妈在值班,第几年了记不清了。许愿:希望得一场大病,这样妈妈就不得不看着我了...
颜秀的眼泪滴在拼凑的纸片上,墨水字迹晕染开来。她突然想起三个月前那个深夜,涛哲站在她书房门口,欲言又止的样子。当时她在做什么对了,在准备一个重要学术会议的演讲稿。
妈妈,能谈谈吗他当时这样问。
明天好吗宝贝妈妈这个报告很重要。她头也不抬地回答。
而他真的等到了明天——独自一人去了医院,拿到了那张重度抑郁的诊断书。
清晨五点,颜秀坐在客厅地板上,周围散落着拼凑到一半的日记碎片。她拿起一张便利贴,画了一个笨拙的太阳笑脸,下面写着:妈妈今天也在。然后轻轻贴在儿子房门上。
这不是治疗方案中的任何一项技术,没有认知行为疗法,没有药物干预,只有一个母亲最原始的沟通尝试。便利贴很小,但这是她三十二天来第一次感到一丝希望——或许,只是或许,这能成为他们之间新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