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水利年久失修,每逢雨季便洪涝成灾。

    我们要修渠筑坝,根治水患。林黛玉对丈夫说。她自掏腰包,又联合江南富商,筹集了一大笔资金。同时,她让明德书院的算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参与设计,采用西方先进的水利技术,修建了纵横交错的灌溉渠和坚固的堤坝。

    工程完工那日,百姓们敲锣打鼓,在渠边立了一块明慧碑。林黛玉摸着碑上的字,眼眶湿润:这不是我一人之功,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

    第十四章

    朝堂风云

    顾清晏凭借自身才华,在科举中高中探花,进入翰林院。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很快在朝堂上崭露头角。但树大招风,他的正直也引来了不少权臣的忌恨。

    一日,顾清晏弹劾某位皇亲国戚贪污受贿,却反被诬陷结党营私。消息传到扬州,林黛玉立刻进京。她面见圣上,呈上详细的证据,又发动明德书院的学子联名上书,为顾清晏鸣冤。

    圣上,顾郎一心为国,绝无半点私心。林黛玉言辞恳切,若忠良被冤,恐寒了天下士子的心。圣上被她打动,重新彻查此案,最终还了顾清晏清白,那位皇亲国戚也受到严惩。

    第十五章

    家族传承

    林黛玉和顾清晏育有两儿一女。他们亲自教导孩子,不仅传授诗书学问,更注重品德培养。大儿子顾明远聪慧过人,从小立志为官,要像父亲一样造福百姓;女儿顾清瑶继承了母亲的商业头脑,小小年纪就开始帮着打理海贸生意;小儿子顾明谦则醉心医术,常常跟着名医学习,希望能悬壶济世。

    林如海和贾敏看着孙辈茁壮成长,含笑离世。临终前,林如海拉着林黛玉的手:玉儿,你让林家光耀门楣,为父此生无憾了。

    第十六章

    天下太平

    多年过去,圣上退位,新皇登基。新皇听闻林黛玉的事迹,十分钦佩,召她入宫,询问治国之道。林黛玉不卑不亢,提出重农桑、兴教育、肃吏治三条建议,新皇深以为然,将其写进治国方略。

    此时的林家,早已成为天下第一家族。明德书院培养出无数栋梁之材,遍布朝堂与民间;林家的商船航行四海,促进了中外贸易;顾清晏官至内阁首辅,协助新皇开创了太平盛世。

    第十七章

    功成身退

    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林黛玉和顾清晏却选择了退隐。他们将家族事务交给儿女,回到扬州的老宅。每日种种花草,写写诗文,偶尔去明德书院讲学。

    一日,夫妻俩漫步在瘦西湖畔,看着夕阳西下。顾清晏握着林黛玉的手:此生有你,夫复何求林黛玉微笑着靠在他肩上:我们这一世,总算没有辜负重生一场。

    多年后,林黛玉无疾而终,享年八十有二。她的故事,被写成话本,在大街小巷传唱。人们都说,扬州有位奇女子,改写了家族命运,也改变了天下格局。而她的传奇,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世之人。

    第十八章

    余荫绵长

    林黛玉离世后,林家并未因她的离去而衰落。顾明远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在朝堂上推行一系列利民政策,深受百姓爱戴;顾清瑶将林家海贸生意拓展至波斯、大食等地,在扬州建起了一座万国商馆,吸引各国商人云集;顾明谦则走遍大江南北,悬壶济世,还编撰了一部囊括百家之长的医书,成为后世医者的必读典籍。

    每逢清明,林家子孙都会齐聚扬州祖宅,在林黛玉的画像前焚香祭拜。画像中的女子眉眼含笑,温婉中透着坚毅,仿佛仍在注视着这个她一手振兴的家族。孩子们围坐在长辈身边,听着关于明慧郡主的故事——如何力挽狂澜挽救林家,怎样以女子之身开创商业版图,又如何在朝堂风云中守护正义。这些故事,成为林家最珍贵的传家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楼重生:林家新篇简介 >红楼重生:林家新篇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