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在了一起!仿佛迷路于层层迷雾中的人,猝然看到眼前裂开一道闪电——照亮了前方曲折路径的一角!

    那些混乱记录上模糊标注的安州贡、兖州调、淮地采,刹那间被赋予了意义!它们不仅提示着物料的来源,更可能隐隐指向其内在禀性!

    心脏在死寂冰冷的胸腔里猛地剧跳了一下,虽然细微,却带着一丝复苏的滚烫。

    我几乎是扑到了书案前,一把翻开了霜华殿药库那些厚重、沾满灰尘的旧册。目光不再茫然失焦,而像一个渴极的旅人,在干涸的乱石沙砾中,疯狂地搜寻着任何一滴带着希望的泉眼。指尖急切地在冰冷的纸页上快速划过。

    乾元五年,淮地水患,黄连产量锐减,当地有药农以次等黄精混充……后发,味酸……找到了!

    贞观七年,安州贡黄精药效过烈,需特制厚壁陶罐贮存……没错!就是这个!

    嘉佑二年,兖州采……需避光避湿……又是它!

    史书冰冷而充满距离感的叙述,与药库陈年记录中含糊的碎片,开始以一种奇异的方式互相应和、对撞,摩擦出微小的、能短暂点亮黑暗的光芒。

    在书册的间隙中抬头,深秋铅灰色的天空压在头顶。皇后那句各凭本事吧,言犹在耳,此刻却似乎不再是单纯的嘲讽,更像一把插在荆棘地里的刀,锋利,且带着血光。既然无路可退……我看着眼前这似乎有所启示却又依旧缠绕如麻的古书旧卷,指甲无意识地在木桌上划过一道深深的白痕。

    或许,这里就有路。

    我成了书库深处一道沉默的、几乎要凝结在尘灰里的影子。光线在高大书架的狭窄缝隙里艰难爬行,照亮空气里悬浮浮动的尘埃。指尖抚过无数蒙尘的书脊——《本草拾遗》、《北地物产考》、《南国郡志》,甚至一些早已无人问津的朝臣文集、地方风物记……每一次拂开覆盖书册的厚厚灰尘,呼吸都会带起一片细微的尘雾,在幽暗的光线里轻轻浮动。纸页脆硬的翻动声在寂静的书阁内回响,显得格外空旷。

    身体像一部被疲惫蛀空了机芯的木头傀儡,动作僵硬而滞涩。唯有意识深处,无数碎片在拼命地对撞,企图迸出一点火星——药库里模糊不清的旧签,史官笔下某个地方官奏折里一句对当地特产草药的抱怨,还有从泛黄的郡志角落里翻出的气候和地质描述……

    线索支离破碎,如同散落一地的拼图碎片。每一次将药库某条难以理解的旧档与意外从故纸堆里翻出的某段地方奇闻联系起来时,胸口深处就会涌起一股奇异的热流,笨拙却有力地冲撞着几近凝固的血液。

    终于,在翻开一本《前朝宫廷太医院药录补遗》的泛黄残卷时,视线被纸页上一处磨损严重的油污印旁几乎难以辨认的小字死死钉住:

    ……宫藏药材,凡标注‘北沧’、‘南蓟’及‘西荆旧道’所出黄精者,因药地酷烈,需隔季轮检,久置必损。丙戌、丁亥、戊寅……诸年所收者,尤忌……字迹磨损得太厉害,最后的年份和禁忌实在模糊难辨。

    一道极其模糊、甚至带着自我怀疑的念头瞬间划过脑海:霜华殿甲字库底层那几排积了厚厚灰尘、气味都有些奇特的陶罐,似乎罐底的标记……

    念头一起,脚已经不由自主地迈了出去,朝着霜华殿的方向。心跳快得不像自己的。药库里那股浓烈的混杂气味此刻闻着都带上了某种决然的意味。我直奔甲字库最深处,积着厚灰的架子底层角落。空气里全是陈旧到令人反胃的药味。

    一个、两个、三个……手指拂去罐底厚腻的灰泥。指尖在冰冷的陶罐底部摸索辨认那些细微划刻的字迹——正是北沧、南蓟!

    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似乎要将肋骨撞碎。顾不上脏污,我费力地将其中一个沉重的陶罐小心翼翼地搬出来,轻轻揭开盖子。一股极其细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宫斗辅助系统崩了简介 >宫斗辅助系统崩了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