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点吃,小心烫着!

    娘总会嗔怪一句,但眼神里全是疼爱。

    牙齿咬破稍微有点韧劲儿的饺子皮,滚烫的汁水一下子在嘴里爆开。最先尝到的是肉馅的鲜美和醇厚,紧接着,一股特别的、清雅的甜香就弥漫开来,是槐花的香味儿,不像香精那么冲、那么直接,是清新的、淡淡的,带着点草木的芬芳和太阳晒过的气息,正好中和了肉馅的油腻,是那种清爽又有层次的口感。

    仔细咀嚼,还能感觉到槐花瓣那软软的、又稍微有点嚼劲儿的特别口感。手擀的饺子皮,筋道又不失软和,完美地包着鲜美的馅儿料。再配上那酸、咸、香、辣的蘸料,我的妈呀,这简直是神仙吃的!

    我狼吞虎咽地吃着,感觉身上每一个味蕾都被这好吃的饺子给叫醒了。爹通常话不多,就是埋头猛吃,但从他微微眯起的眼睛和不停伸向饺子盘的筷子,就能看出他吃得多带劲儿。娘呢,自己吃得很少,她大多数时候是看着我们吃,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时不时给我们添点蘸料,或者递过来一张擦嘴的纸。

    那顿饭,吃得总是特别香,也感觉特别长。空气里飘满了饭菜的香气和一家人暖暖和和的说话声(虽然大部分时候是我在叽叽喳喳地说学校里的新鲜事儿)。灶膛里的火慢慢灭了,窗户外头的天色也一点点暗下来。老槐树的影子在窗户上拉得长长的,晚风吹过,偶尔还能带来几缕若有若无的槐花余香。

    那一刻,我觉着自个儿就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儿。那份幸福,不只是嘴里那无法比腻的美味,更是这份被爱包围着的、朴实又暖和的家庭气氛。那味道,不只是槐花和猪肉的味儿,更是娘辛劳的汗水、灶膛里跳动的火光、擀面杖的节奏、水井的清凉,还有那棵老槐树底下,簌簌飘落的花雨和慢慢流淌的日子,一起酿出来的味儿。

    时光褶皱里的余温

    好多年过去了,我离开了那个小院,离开了那棵老槐树,也离开了娘那暖和的厨房。我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奔波、奋斗,习惯了快得让人喘不过气的节奏,习惯了各种各样标准化、工厂生产出来的吃食。

    偶尔,在某个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深夜,或者在某个看到相似场景的瞬间,那关于槐花饺子的记忆,就跟潮水似的,哗地一下涌上来,清晰得就好像是在昨天。

    我会想起娘在槐树底下收花瓣时那安静的背影,想起她洗槐花时那轻柔的动作,想起她在案板前有节奏地擀皮儿,想起我守在灶膛前感受到的那份温暖,想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那份饱含着爱的美味时的幸福场景。

    这些记忆,都跟珍珠似的,散落在时间的褶皱里,闪着温暖又有点湿润的光。

    我又看了一眼桌上那盘已经凉了的速冻水饺,轻轻叹了口气。唉,终究是不一样啊。

    我知道,我永远也甭想从这袋工业化的食品里,找回记忆里那份独一无二的味儿了。因为那个味道,从来就不只是关于食材和调料如何配比。

    它关系到阳光、风、土地和那棵老槐树的呼吸;它关系到娘那双布满薄茧却灵活得不得了的手,和她手心里传过来的、无法复制的温度;它关系到灶膛里跳动的火苗儿,和映在她鬓角白发上的光;它关系到那根被日子磨得又光又滑的擀面杖,和它在案板上滚出来的、关于爱的节奏;它更关系到那个蹲在灶台前添柴火、心里头全是盼望、被浓浓的母爱包围着的、永远不会褪色的童年。

    有些味儿,注定只能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封存在特定的记忆里。它们就跟陈年的老酒,越是回味,越是醇厚,也越是带着一股无法重来的怅惘。

    但我并不因此就觉得彻底没戏了。因为我知道,那个味儿,那份爱,早就深深地融进了我的生命里,成为我心里最柔软、最暖和的那一部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簌簌掉进娘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槐花簌簌落进母亲的擀面杖简介 >槐花簌簌落进母亲的擀面杖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