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十二岁的张审通咳得呕血,他割破手腕喂药,那滴鲜血正好落在玉蝉上。

    张审通突然咬断耳中青蛇,蛇血喷在玉棺上。棺中少年尸身猛地坐起,心口玉蝉嗡嗡作响:先生......少年尸身突然开口,声音却是张审通的,学生当年病入膏肓,是您的心头血续了我三日阳寿。我到阴司后,用这三日阳寿求判官改了您的生死簿......尸身抬起手,掌心竟有与董慎心口相同的紫纹,这玉蝉,早将您我的精血连在一起。

    痴儿!董慎老泪纵横,伸手按住玉蝉。刹那间,两道金光从他和尸身心口射出,在空中凝成一把金色的秤。秤杆上刻着《开皇律》全文,秤盘里一边放着太元夫人的万魂丹,一边放着隋炀帝的骷髅头。

    阴司律法,阳间纲常,皆在这杆秤上!董慎大喝一声,白发突然根根直立,在空中结成一张巨大的《开皇律》法网。太元夫人刚要吞丹,网上每个绳结都窜出金甲神兵——领头的竟是开皇年间那个揭穿白鹿祥瑞的年轻董慎,其余的全都是被她害死的忠臣良将。

    杨广的骨架突然从河底跃出,白骨爪直掏太元夫人后心:阿姑害我背千古骂名,拿命来偿!姑侄俩滚作一团,黑丹坠地裂成百道冤魂。姑侄俩一起被法网缠住,突然发出孩童般的哭声:朕错了......朕只是怕像杨勇兄长那样被废......话音未落,法网收紧,他的白骨化作尘埃,随风飘向运河深处,每粒灰尘上都映着他生前造下的罪孽。

    太元夫人见势不妙,红绸一卷就要遁走,却被张审通咬断耳中的青蛇。蛇血如利剑射出,钉住她的脚踝。你以为炼了寿劫幡就能为所欲为张审通用仅剩的一只耳朵甩出阴司笔,笔尖蘸着他和董慎的心头血,在玉棺上写下法理永昌四个大字。

    孽镜台轰然炸裂,镜中映出开皇十九年的雪夜:少年张审通将玉蝉塞回董慎掌心:先生留着这玉蝉,学生来世定做您的笔,替天下写冤情。画面一转,竟是阴司判官堂,年轻的张审通跪在生死簿前,用自己的三百年阴寿,换得董慎阳寿延长二十一年。

    原来......你竟用阴寿换我阳寿......董慎哽咽着抱住张审通。此时,布囊化作一只火凤凰,叼起万魂丹冲向天际。天空中绽开一朵巨大的金色莲花,每片花瓣上都浮现出冤魂的脸,他们的表情渐渐由怨转喜,化作点点星光落入人间。

    太元夫人发出刺耳的尖叫,身体如蜡烛般融化,最后只剩一枚金簪掉在玉棺旁,簪头刻着的阿摐二字已被烧得模糊不清。太元夫人已经灰飞烟灭,杨广的骨架咔嗒散落运河,成了摆渡人的踏脚石。运河的血浪渐渐退去,三千尸傀们排成整齐的队列,对着董慎和张审通深深鞠躬,随后化作泥土,滋养着运河两岸的草木。

    雄鸡唱晓时,董慎在玉棺旁醒来。少年尸身已化作一团青烟,唯留那枚玉蝉嵌在棺盖上,蝉翼上的纹路竟变成了阴阳鱼图案。张审通坐在一旁,三只耳朵都已干枯萎缩,却笑得格外畅快:先生听,阴司的冤鼓不响了。

    远处传来晨钟,兖州城的百姓推开家门,惊讶地发现血雨停了,天空中挂着一道七彩长虹。城隍庙的老槐树重新长出了新芽,树下多了两座石像:一座是手持《开皇律》的铁面判官,一座是握着阴司笔的三耳秀才。

    三年后的中元夜,有个醉汉路过城隍庙,借着月光看见石像动了动。铁面判官皱眉道:这桩土地案,按《大业律》该杖责三十。三耳秀才轻笑一声,耳朵里抖出片纸页:先生,阴司上个月刚改用《开皇疏议》,这案该判还田于民。

    醉汉揉了揉眼睛再看,石像又恢复了原样,只有老槐树的枝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这个延续了二十一年的阴阳奇闻。从此,兖州百姓若有冤情,总会在城隍庙的香灰里发现片槐树叶,叶面上隐隐有字迹,那便是董判官和张秀才在阴阳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在阴间当临时工的二十一年简介 >我在阴间当临时工的二十一年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