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很成功,术后的恢复也比预想的要顺利。在她住院的那段日子,公司里一位很有潜力,跟我关系也比较亲近的年轻女下属小艾,经常会主动帮我分担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还时不时地发微信关心我和我妈的情况。

    小艾其实也面临着和当年我相似的困境。她快三十了,家里催婚催得厉害,自己也有些焦虑,工作上也遇到了瓶颈,觉得前途渺茫。她常常在微信上向我倒苦水:曼姐,你说我是不是特失败啊年纪不小了,对象没有,事业也就这样了,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我看着她发来的信息,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没有直接给她灌鸡汤,而是结合我妈生病的这段经历,跟她分享了一些我的感悟。

    我说:小艾啊,你看,以前我妈也老催我结婚,我觉得她特不理解我。但这次她生病,我才发现,她那些唠叨背后,其实都是对我最深沉的爱和担忧。她只是用了一种我们不太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而已。所以啊,有时候,家人的催促,咱们也别太往心里去,也别跟他们硬碰硬。咱们自己心里得有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坚定地去追求就行了。

    至于工作上的瓶颈,我继续说,谁都会遇到。关键是怎么去突破。别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我是个女的’或者‘我年纪大了’。咱们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能力不够是方法不对还是缺乏机会找到症结,然后去提升,去改变,去争取。记住,你的价值,从来不是由你的年龄或者婚恋状况来决定的,而是由你自己创造的。别自己先把自己看扁了。

    小艾听了我的话,沉默了很久,然后给我回了一句:曼姐,谢谢你,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我笑了。其实,在开导她的同时,我自己也对很多事情看得更通透了。有时候,给予别人力量,也是在给自己充电。

    老妈出院后,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我也重新回到了忙碌的工作岗位。经历了这场变故,我感觉自己的心态平和了很多,对很多以前耿耿于怀的事情,也看淡了不少。

    受此启发,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在公司内部组织了几场小型的女性成长分享会。我邀请了一些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就,或者有着独特人生经历的女性朋友,来分享她们的故事和感悟。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女性,能从这些分享中获得一些启发和力量,勇敢地去思考,去选择,去成为那个真正想成为的自己,而不是被动地被环境所裹挟,被那些陈腐的观念所束缚。

    我想,这也是我逆流而上的一种方式吧。用自己微弱的光,去尝试照亮更多可能被阴影笼罩的角落,哪怕只能影响一小部分人,也是有意义的。

    生活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我的内心,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我开始更主动地去拓展自己的生活圈子,不再仅仅局限于工作和少数几个闺蜜。我报名参加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比如油画、陶艺,还加入了一个周末徒步的社群。

    就在一次城中独立书店墨香斋举办的关于现当代文学思潮的读书分享会上,我遇到了顾远。

    他大约三十七八岁的样子,穿着干净的白衬衫和卡其色的休闲裤,戴着一副细边眼镜,看起来斯文儒雅。他在分享会上的发言并不多,但每一次开口,观点都鞭辟入里,言辞温和却不失犀利,总能引发我的深思。

    几次活动下来,我们渐渐熟悉起来。他是一位大学的客座教授,研究社会学和文化批评,也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我们惊奇地发现,彼此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竟然高度一致,那种遇到知音的欣喜感,是久违的。

    我们开始像老朋友一样,经常相约在墨香斋,或者一起去看画展,听音乐会。我们聊文学,聊艺术,聊社会现象,聊各自的人生感悟。和顾远在一起,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在。他从不问我的年龄,我的职位,我的收入,他只关注我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妈,别再催我嫁人了!简介 >妈,别再催我嫁人了!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