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他:老张,钱是挣不完的,命可就一条!悠着点!老张只是抬起沾满水泥灰的脸,咧了咧干裂的嘴唇,算是回应了一个无声的笑。他主动揽下了最苦最累的活儿,扛起沉重的水泥袋时,腰弯得更低了,脚步踉跄却异常坚定;爬上高高的脚手架绑钢筋,动作比年轻人还要利索几分。工友们常见他蹲在角落里啃着干硬的冷馒头当午饭,就着工地浑浊的自来水往下咽,把省下的饭钱仔细地掖进贴身的衣袋深处。他那件破旧的工装口袋里,总是鼓鼓囊囊地揣着女儿的信,信封的边角已经被磨得起了毛,那是支撑他透支每一分力气的唯一光亮。

    3

    工地的生活,是日复一日与灰尘、噪音和危险相伴的枯燥循环。老张唯一的念想和慰藉,就是每月去邮局给小梅寄钱的那个日子。

    邮局小小的绿色柜台前,他总是排在队伍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紧紧攥着那卷被汗水浸得有些湿软的钞票——那是他一个月来,用无数个弯腰扛起的重物、无数次被钢筋划破的伤口、无数次就着冷水啃下的冷馒头,一分一分积攒下来的血汗钱。轮到他时,他笨拙地将钱和一张写着女儿学校地址、收件人名字的纸条递进窗口。柜员熟练地点钞,打印汇款单。老张接过那张薄薄的凭证,总要低着头,凑得很近,仔细地核对好几遍上面的数字和名字,每一个笔画都看得极其认真,仿佛那不是一张纸,而是沉甸甸的承诺。确认无误后,他才小心地将汇款单对折,再对折,放进那个随身携带的、磨掉了漆的旧铁皮烟盒里——那里面没有烟,只有他积攒下的所有汇款凭证,一张张,记录着无声的付出。

    寄完钱出来,他习惯性地在邮局门口那棵老槐树下站一会儿。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他会下意识地摸摸贴身口袋里女儿的信,想象着女儿收到汇款单时的样子。她一定在明亮的大学图书馆里,或者干净的宿舍书桌前……想到这些,他那双被尘土和疲惫长期覆盖的眼睛里,会短暂地掠过一丝极淡的光亮,像阴霾天空偶然透出的一缕微阳,转瞬即逝,却足以支撑他再次转身,走向那片喧嚣与尘土构成的战场。

    4

    小梅的大学生活,在父亲沉默却厚重的托举下,渐渐铺展开绚丽的画卷。她勤奋刻苦,成绩优异,拿奖学金、参加社团、做志愿者,像海绵一样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和世界的广阔。然而,与父亲的联系,始终像隔着一层无形的、厚厚的玻璃墙。

    每次打电话回家,接听的总是母亲。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絮絮叨叨,充满了生活的琐碎和对女儿的嘘寒问暖。小梅偶尔会说:妈,让我爸接电话吧。电话那头会传来短暂的窸窣声,然后是母亲略带尴尬的声音:你爸……你爸说他听着呢,让你好好学,别惦记家里。话筒里,背景音里有时能隐约捕捉到父亲粗重的呼吸声,或者一两声压抑的咳嗽,但父亲的声音,从未清晰地传到小梅的耳边。她握着听筒,心里总有些失落,觉得父亲似乎并不那么关心她在外面的世界。她习惯了在信里讲述自己多彩的生活和未来的憧憬,却很少收到父亲的回信。即使有,也是母亲代笔,只有寥寥数语:钱已汇,安心读书。

    直到大二那年的寒假,小梅提前结束了社会实践,决定给父母一个惊喜,风尘仆仆地赶回了老家。推开家门,一股浓重的中药味扑面而来。母亲又惊又喜,眼圈立刻红了。而父亲老张,正裹着一件厚厚的旧棉袄,蜷缩在堂屋角落那把吱呀作响的破藤椅上,剧烈地咳嗽着,脸色是一种病态的蜡黄。看到女儿突然出现,他浑浊的眼睛里瞬间爆发出巨大的光亮,挣扎着想站起来,却一阵更猛烈的咳嗽袭来,身体剧烈地佝偻下去,像一张被狂风压弯的弓。

    爸!小梅的心猛地一沉,行李咚地掉在地上。她冲过去扶住父亲,触手是棉袄下瘦骨嶙峋的肩膀和异常滚烫的额头。

    你爸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不会说话的男人心中的父爱如山简介 >不会说话的男人心中的父爱如山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