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勘察加半岛:钢铁与菌毯的战场(2025-2028)
库兹涅佐夫站在“曙光站”最高的观测塔上,冰冷的钢铁栏杆在他粗糙的手掌下发出细微的嗡鸣。窗外,不再是104基地永恒不变的昏暗穹顶与管道网络,而是辽阔得令人心悸的世界。勘察加半岛的初冬景象铺展在眼前:灰白的冻土延伸至天际,被巨大的、半驯化的“园丁”步行者梳理过的区域,顽强地覆盖着一层稀疏的绿意——那是抗辐射铁蕨与新播种的驯化TR菌株形成的脆弱地毯。更远处,未被完全净化的原始菌毯如同腐烂的墨绿色血肉,覆盖着起伏的山峦,在低垂的铅云下缓慢蠕动,散发出肉眼可见的淡黄色孢子雾霭,那是旧日灾变的顽固残留,也是新纪元必须征服的疆域。
寒风呼啸着撞击厚重的舷窗。库兹涅佐夫,这位军事执政官、如今实质上的最高领袖,脸上深刻的沟壑在冷硬的光线下显得更加严峻。他肩上的责任比勘察加的山脉更重。重返地表,夺取曙光站,只是史诗的第一章。现在,他必须在这片被诅咒又被寄予厚望的土地上,用钢铁、意志和驯服的微生物,建造起人类文明复兴的第一座真正堡垒——不是一座孤零零的前哨,而是一个拥有完整循环的工业与生存体系,一个能辐射整个半岛,并为未来向欧亚腹地进军提供跳板的坚实基地。
“库兹涅佐夫同志,‘半岛复苏’计划第一阶段总结报告已由苏维埃心智整理完毕。”一个毫无波澜的电子合成音在塔楼内响起,是苏维埃心智通过无处不在的扬声器进行汇报,“资源普查、地质勘探、基础防御圈建立已按计划完成。建设重点,转向能源与基础工业核心构建。”
“念。”库兹涅佐夫的声音低沉,目光依旧锁定远方那片蠕动的菌毯。
---
###
**能源之血:点亮冻土的熔炉**
勘察加半岛的建设,始于能源的轰鸣。没有澎湃的能源驱动,一切蓝图都是纸上谈兵。库兹涅佐夫深知,钯硅矿驱动的芯片是基地的大脑,但驱动庞大躯体的,必须是更原始、更磅礴的力量。
**1.
“钯星”核裂变矩阵:**
*
**位置:**
帕拉通卡河谷(Paratunka
Valley),远离主要城市带但地质稳固,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用于冷却。
*
**核心:**
四座采用第四代技术的模块化高温气冷反应堆(HTGR-PS)。其核心的突破,在于堆芯控制系统中大规模集成了基于**钯硅矿**制造的神经形态计算单元。这些深蓝色、微微散发着冷光的芯片阵列,取代了传统的硅基芯片,其超凡的算力与极低的能耗,使反应堆的控制精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子通量、冷却剂流速、温度梯度……成千上万个参数在纳秒级被动态优化调整。
*
**效能与代价:**
这带来了惊人的稳定性和能量输出效率,单堆功率远超战前同类设计。然而,“钯星”内部也成了蓝瞳症的高发区。即使穿着最新型的铅-聚合物复合防护服,长期在核心控制区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员,瞳孔中的蓝色硅化斑点依旧无法避免地蔓延,如同佩戴着无形的勋章,也背负着无声的诅咒。防护规程被严格执行到近乎严苛的地步,轮换周期极短,但这代价被视为复兴路上必须支付的“能源税”。
*
**作用:**
“钯星”是半岛工业体系的**稳定基荷电源**,为耗能巨大的冶炼、化工、芯片制造以及未来城市网格提供着澎湃、持续、可控的电力洪流。它发出的低沉嗡鸣,是半岛复苏最强劲的心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