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章
    长安城南,一间简陋的书房里,三十八岁的王莽正伏案疾书。烛火摇曳,将他伏案的身影投射在斑驳的土墙上,显得格外高大。这间书房不过方丈之地,四壁书架上的竹简却堆得满满当当,散发着淡淡的竹香与墨香。窗外,秋虫的鸣叫时断时续,与笔尖划过竹简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

    这位以谦恭俭约闻名朝野的儒生,正在撰写《论语》注解,忽然笔锋一顿,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一滴汗水顺着鼻梁滑落,正巧滴在刚写好的"克己复礼"四个字上,墨迹顿时晕染开来。

    "这是...什么?"王莽按住太阳穴,眼前闪过无数陌生画面——巍峨的咸阳宫中,群臣跪拜;北击匈奴的战场上,铁骑如潮;未央宫里,朝臣争辩...这些绝不是他的记忆。恍惚间,他仿佛看到自己身着黑色冕服,接受六国降表的场景。那冕服上的日月星辰纹样如此清晰,连刺绣的针脚都历历在目。

    更可怕的是,这些画面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冲击——征服六国时的狂喜,焚书坑儒时的决绝,徐福东渡时的期待...种种情绪如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他单薄的身躯淹没。

    "朕即是你。"一个威严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如同惊雷炸响,"朕曾名嬴政,也曾是刘彻。"

    王莽手中的紫毫笔啪嗒掉在竹简上,墨迹晕开如同一朵妖异的黑花。这支笔是他最珍视的物件,平日用完后都要亲手洗净晾干,此刻却任由它滚落在地。他猛地站起身,膝盖撞翻了案几,竹简哗啦啦散落一地。他环顾四周,确认书房中只有自己一人。窗外,一轮满月高悬,月光如水般泻入书房,将散落的简牍映得发亮。

    "不必惊慌。"那声音继续道,语气缓和了些,"朕与你共生,赐你无上智慧。你可愿助朕再临天下?"

    王莽——这位平日以温良恭俭示人的儒生,此刻眼中闪过一丝与平日形象不符的精光。他自幼痴迷周礼,熟读《尚书》《春秋》,梦想恢复井田制,重建三代之治。而脑海中这位自称始皇的声音,竟与他内心深处某些不为人知的想法惊人地契合。

    他弯腰拾起一支竹简,那是他昨日刚抄录的《商君书》片段。这本是禁书,他却偷偷研读多年。竹简上"不法古,不修今"几个字在月光下格外刺眼。

    "陛下...欲如何助我?"王莽低声问道,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月光下,他的影子在墙上诡异地扭动着,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那影子时而变成头戴冕旒的帝王,时而又恢复成儒生模样。

    "朕知你抱负。"始皇的声音如同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欲复周礼,必先集权。当年周公制礼作乐,亦需大权在握。"

    王莽的呼吸变得急促。他走到窗前,让夜风冷却发烫的面颊。长安城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未央宫的飞檐如同蛰伏的巨兽。多年来压抑的野心此刻如野草般疯长。

    "我需要时间...思考。"他对虚空说道,声音却异常坚定。

    "自然。"始皇的声音带着几分满意,"朕等待了两百年,不差这几日。"

    绥和元年,汉成帝驾崩,哀帝继位。王莽因得罪傅太后被遣回封地南阳。消息传来时,他正在太学讲授《周礼》。学生们看见老师手中的玉圭突然裂开一道细纹,却无人知晓其中深意。

    这本是仕途挫折,却给了王莽(始皇)韬光养晦的机会。离开长安那日,他没有像其他被贬官员那样哀叹命运,反而在马车中正襟危坐,嘴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车帘偶尔被风吹起,露出他半明半暗的面容——左眼平静如常,右眼却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陛下,南阳虽小,却可作试验之地。"王莽(始皇)跪坐在自家简陋的厅堂中,在意识深处与始皇交流。案几上摊开的是他正在修订的《周礼》注疏,旁边却放着一卷《韩非子》,书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千古一魂,始皇的永恒王朝简介 >千古一魂,始皇的永恒王朝目录 >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