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麦田里的守望》《上》

    一九七零年的秋天,陕北高原的风已经带着刺骨的寒意。程志远站在卡车车厢里,双手死死抓着栏杆,看着眼前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坡,心里像灌了铅一样沉。他今年刚满十八岁,是北京某中学的高中生,原本应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准备高考,现在却被一纸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发配到了这个连地图上都难找的地方。

    梁家沟到了!司机扯着嗓子喊道。

    卡车在一座破旧的牌楼前停下,牌楼上梁家沟生产大队几个红漆大字已经斑驳脱落。志远和同行的五个知青拎着行李跳下车,立刻被一群穿着补丁衣服的孩子围住了。孩子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城里来的年轻人,有个胆大的甚至伸手摸了摸志远身上崭新的蓝色涤卡外套。

    让开让开!别围着客人!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拨开人群走过来,他皮肤黝黑,脸上皱纹像刀刻一般深,我是梁家沟大队支书梁满仓,欢迎知识青年来我们这儿插队落户。

    志远注意到支书身后站着一个年轻姑娘,约莫十七八岁,扎着两条乌黑的麻花辫,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正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他们。与村里其他人不同,她的眼睛格外明亮,像是黄土高原上突然出现的一汪清泉。

    这是我闺女秀芹,队里的记分员。梁支书介绍道,以后你们有什么困难可以找她。

    秀芹微微点头,目光在志远身上多停留了几秒。志远不自在地扯了扯衣领,他总觉得这姑娘的眼神像能看透人心似的。

    知青们被安排住进了大队部旁边的窑洞。说是窑洞,其实就是山坡上挖出来的土洞,里面用白灰简单粉刷过,地上铺着麦草,一张木板床,一盏煤油灯,这就是全部家当。志远把行李放在床上,坐在床边发呆。同屋的李建国已经开始抱怨:这地方连电都没有,晚上怎么看书啊

    还看书呢,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志远苦笑道。他从小在军区大院长大,父亲是部队干部,母亲是中学老师,家里条件优越,哪里吃过这种苦。

    晚饭是在大队食堂吃的,玉米面窝头、咸菜和稀得能照见人影的小米粥。志远勉强吃了半个窝头就咽不下去了,他看见秀芹端着碗在不远处吃饭,时不时往这边瞥一眼,眼神里似乎带着讥讽。

    城里来的少爷,连窝头都吃不下果然,秀芹走过来,声音不大但足够刺耳,知道这窝头是多少社员汗珠子摔八瓣才种出来的吗

    志远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我不是嫌饭不好,只是......

    只是什么秀芹不依不饶,你们城里人娇气,到了农村就得改。明天开始秋收,看你们还挑不挑食。

    说完,她转身就走,两条辫子在身后一甩一甩的,像个得胜的将军。志远气得把剩下的窝头捏成了渣,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个傲慢的农村丫头刮目相看。

    第二天天还没亮,生产队的钟声就敲响了。志远睡眼惺忪地爬起来,跟着社员们来到麦田。秋日的陕北,清晨已经寒气逼人,志远只穿了件单衣,冻得直打哆嗦。

    每人两垄,割完记十个工分。梁支书分配任务,秀芹,你带带新来的知青。

    秀芹走过来,递给志远一把镰刀:看好了,我只教一遍。她弯腰示范,左手拢住麦秆,右手镰刀一挥,金黄的麦子就整齐地倒下了,动作干净利落。

    志远学着她的样子尝试,第一刀下去差点割到自己的腿,惹得周围的社员哄堂大笑。秀芹皱了皱眉:笨手笨脚的,城市里不教干活吗

    我们学的是数理化,建设国家用的。志远不服气地顶回去。

    那现在就用你的数理化把麦子割下来吧。秀芹冷笑一声,转身去忙自己的活了。

    太阳越升越高,志远汗流浃背,手掌磨出了水泡,腰酸得直不起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麦田里的守望相惜简介 >麦田里的守望相惜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