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小铺开张吉,夫人显锋芒
”她专注地应对着每一个客人,介绍酱肉时依旧带着那种文雅的腔调,介绍点心时则会说“此乃古法蒸制米糕,松软甘香”。
那份来自另一个时空的、格格不入的优雅和讲究,在这喧嚣粗粝的街头,非但没有成为阻碍,反而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致命的吸引力!人们不仅仅是为了那香气扑鼻的食物,更是为了体验一把被这位“不像摊贩的摊主”温言细语、以礼相待的感觉!仿佛买的不是一份廉价小吃,而是一种稀缺的、带着古韵的“体面”。
谢砚秋忙得脚不沾地,收钱、递东西、维持秩序,但她眼角的余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过母亲。
她看到,在最初的慌乱和羞耻褪去后,柳氏的眼神,渐渐变了。
那双总是盛满忧虑、惶恐、甚至卑微的眼眸深处,一种从未有过的、微弱却无比坚定的光芒,正在悄然点亮!那光芒,源自于她手中那干净利落的动作——夹肉,包点,收钱,找零,一丝不苟,行云流水。
那光芒,源自于她面对客人询问时,越来越流畅、越来越自信的介绍。
那光芒,更源自于每一个接过食物的客人脸上,那毫不掩饰的惊艳和满足!她不再是那个只能躲在丈夫和女儿身后、无助哭泣的深宅妇人。
她站在这里,用她与生俱来的优雅、细心和祖母赋予的神奇手艺,赢得了尊重,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当最后一块水晶糕被买走,最后一碟凉拌三丝售罄,连那盆酱肉也只剩下一点浓稠的汤汁底子时,汹涌的人潮才渐渐散去。
柳氏长长地、几不可闻地舒了一口气。
她挺直的背脊微微放松下来,额角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几缕碎发贴在鬓边。
她低头,看着手中那个沉甸甸的、塞满了各种面额纸币和硬币的旧布包——那是谢砚秋交给她的“钱匣子”。
她的手指因为长时间忙碌而微微颤抖,指关节有些发白。
她小心翼翼地解开布包的口子,借着旁边摊贩的灯光,开始清点。
昏黄的灯光下,纸币皱巴巴的,硬币沾着油污。
柳氏却像对待稀世珍宝一般,将钱币一张张、一枚枚地铺平,仔细地清点、分类。
她的动作依旧带着那份刻入骨髓的细致和条理。
十元、五元、一元……硬币叮当作响。
谢砚秋站在一旁,屏住呼吸,心脏在xiong腔里狂跳。
她不敢问,只是紧张地看着母亲那专注的侧脸。
终于,柳氏停下了动作。
她缓缓抬起头,看向谢砚秋。
那一刻,谢砚秋清晰地看到,母亲那双温婉的眼眸里,所有的疲惫、惶恐、卑微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同拨云见日般的、从未有过的明亮神采!那光芒,清澈,坚定,充满了力量!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她心底破茧而出,焕然一新!柳氏的唇角,极其缓慢地、却无比清晰地向上弯起,勾勒出一个发自内心的、带着巨大满足感和……自信的笑容。
“秋儿,”她的声音依旧柔和,却不再颤抖,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沉稳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统共……一百七十三元五角。
”一百七十三块五!这个数字如同惊雷,在谢砚秋耳边炸响!她猛地捂住了嘴,才没让惊呼声溢出!这几乎是她辛苦录入数据好几天的收入!而且,这只是不到两个小时的成果!狂喜如同岩浆般瞬间冲垮了所有的疲惫和焦虑!她猛地看向母亲。
柳氏也正看着她。
母女俩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无需言语,都看到了对方眼中那劫后余生般的、带着泪光的激动和……希望!柳氏小心翼翼地、极其珍重地将那个装满钱的布包收好,贴身放好。
然后,她弯下腰,开始极其认真地收拾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