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梨园惊梦
民国十五年的北平,春寒料峭。
前门外大栅栏的春华园戏院前,黄包车夫们哈着白气,在寒风中跺脚等候散场的客人。戏院门口挂着今晚的戏牌——全本《牡丹亭》,主演:沈清荷。
许明远站在戏院对面的茶楼二楼,透过雕花木窗望着戏院门口熙攘的人群。他今天穿了一件深灰色的西装,衬得身形愈发挺拔。作为许氏洋行的大少爷,他本不该出现在这种地方——至少在他父亲许世昌眼中,戏园子是下九流的场所。
少爷,老爷要是知道您又来听戏...身后的小厮阿福惴惴不安地提醒。
明远摆摆手,从西装内袋掏出一块怀表看了看时间:还有一刻钟开演,我们过去吧。
春华园内早已座无虚席。明远的位置在二楼包厢,这是北平城里听戏最好的位置之一,既不显眼,又能将台上的一颦一笑尽收眼底。他落座时,戏台上锣鼓点刚刚响起。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随着一声清丽婉转的唱腔,沈清荷扮演的杜丽娘袅袅婷婷地出场了。她身着粉色绣花褶子,头戴点翠头面,水袖轻扬间,眼波流转处,活脱脱一个从画中走出的古典美人。
明远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他不是第一次听沈清荷的戏,但每次都有新的惊艳。这个十八岁的姑娘,将杜丽娘的闺怨、相思演绎得淋漓尽致,仿佛她就是那个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杜丽娘。
人立小庭深院...沈清荷一个转身,水袖如云般舒展开来,眼神却恰好与二楼包厢中的明远对上。只是一瞬,却让明远心头一颤。
戏至《惊梦》一折,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梦中相会。沈清荷的唱腔愈发缠绵悱恻: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明远听得入神,恍惚间竟觉得那唱词是为自己而唱。他想起三个月前第一次在广和楼听沈清荷的《游园惊梦》,那时她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儿,在倒数第二出戏里演个配角。可就是那惊鸿一瞥,让他记住了这个眉眼如画的姑娘。
少爷,散场了。阿福的声音将明远从思绪中拉回。
戏已终了,台下掌声如雷。沈清荷谢幕三次,最后一次抬头时,目光又不经意地扫过明远所在的包厢。明远鬼使神差地站起身,向她微微颔首。
阿福,去后台。明远突然说道。
少爷!这...阿福大惊失色。许家是北平有头有脸的家族,少爷去戏子后台,若被人看见...
明远已经起身往外走:就说我是《北平新报》的记者,来采访新晋花旦沈清荷。
春华园的后台比想象中还要拥挤杂乱。十几个戏子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卸妆更衣,班主大声吆喝着安排下一场戏的演员。角落里,沈清荷正对着斑驳的镜子卸下头面,从镜中看到明远站在门口,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
这位先生是...班主警惕地迎上来。
明远递上一张名片:《北平新报》文化版记者,想采访一下沈小姐。
班主狐疑地打量着眼前这个西装笔挺的年轻人,又看了看烫金名片,脸上立刻堆满笑容:原来是报社的先生!清荷,快,有记者要采访你!
沈清荷转过身来,已经卸去了浓重的戏妆,露出一张清丽脱俗的脸。近距离看,她的皮肤白皙得近乎透明,一双杏眼黑白分明,唇不点而朱。
沈小姐的杜丽娘演得极好。明远由衷赞叹,尤其是《寻梦》一折中的没乱里春情难遣,将杜丽娘那种怅惘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沈清荷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先生懂戏
略知一二。明远微笑,家父虽不喜戏曲,但家母生前是昆曲爱好者,我从小耳濡目染。
提到母亲,明远眼中掠过一丝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