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我静静地凝视着这行字,凝视着那些深刻到几乎要划破纸张的笔迹。父亲的一生,他那沉默内敛下的惊涛骇浪,他那漫长无望的等待,临终前那句耗尽气力的不怨了……还有苏晚晴那枯槁的泪水,那被泪水彻底模糊的此去各山海,那声嘶哑的还给他吧……所有的画面、所有的声音、所有沉甸甸的情感,此刻都奔涌汇聚,最终沉淀在这道深刻的墨线之下。

    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是在漫长的黑暗里,在蚀骨的遗憾中,在各自背负着无法逾越的难处里,最终抵达了那个不怨了的彼岸。这彼岸没有重逢的喜悦,没有圆满的结局,只有耗尽一生后,那一点点被泪水浸透、被时光磨平的释然。

    我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父亲书房特有的、旧书纸张和淡淡墨水的味道。我摊开掌心,那张小小的、泛黄的船票安静地躺在那里,边缘被苏晚晴的泪水泡得微皱发软,上面模糊的字迹和泪痕无声地诉说着一切。

    data-faype=pay_tag>

    我捏起这张承载了太多、也错过了太多的纸片,把它轻轻地、稳稳地,夹进了书页里。正好就夹在那句被父亲用尽心力划下墨线的话旁边——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

    昏黄的灯光下,泛黄的书页上,那道深刻的墨线,和那张同样泛黄的、带着泪痕的旧船票,静静地依偎在一起。一个是用尽一生去刻画的领悟,一个是用尽一生去等待又最终归还的信物。它们并置着,沉默着,在时间无垠的荒原上,最终达成了一种奇异的、带着无尽悲凉的和解。

    合上书页。硬质的封面在掌心留下温润而熟悉的触感。我将它轻轻放回抽屉的最深处,动作缓慢,如同安放一个沉睡的魂灵。抽屉滑轨发出沉闷的轻响,缓缓合拢,将那片昏黄的灯光、那道深刻的墨线、那张泪痕斑驳的船票,连同那漫长岁月里所有未能说出口的言语、所有锥心的遗憾与最终抵达的释然,都温柔地、彻底地,封存在了永恒的黑暗里。

    台灯的光晕依旧温暖地笼罩着书桌一角,像一个固执的句点。

    番外(父亲的日记)

    阁楼的尘埃似乎落定了些,但那股陈旧的、混合着木料腐朽与纸张干枯的气息,依旧固执地盘踞在空气里。主卧的衣柜顶上,一个蒙尘的硬纸盒,像被遗忘的岛屿。我踮着脚将它取下,拂去厚厚一层灰。盒子里没有饼干,没有船票,只有一本深蓝色布面硬壳的笔记本,安静地躺在最底下。

    封面没有任何字迹,只有岁月摩挲出的温润光泽和边缘难以避免的磨损。我认得它。童年时,偶尔瞥见父亲在灯下伏案,笔尖划过这深蓝的封面,神情专注得近乎肃穆。那时我只当是工作笔记,从不敢多问,更不敢碰触。此刻,它沉甸甸地躺在掌心,像一块封存着火山熔岩的岩石,表面冰冷,内里却蕴藏着足以灼伤灵魂的炽热。

    我坐到父亲书桌前,拧亮了那盏老旧的绿罩台灯。昏黄的光晕温柔地笼罩下来。深吸一口气,仿佛吸入的是父亲残留的气息——旧书、墨水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沉的孤独。我小心翼翼地翻开封面。

    扉页是空白的,只有右下角用蓝黑墨水写着一个日期:1965.9.1。字迹清瘦有力,带着青年特有的锐气。往后翻,是些零散的读书笔记、抄录的诗句、对时局的困惑。字里行间,能看到一个年轻灵魂的思索与躁动。直到,指尖翻过一页,骤然停住。

    日期:1968.10.16。

    晚。

    字迹比前面任何一页都要深,都要乱,力透纸背,带着一种近乎狂暴的焦灼。

    明天!就是明天下午三点!朝天门码头,东方红轮!

    晴,我的晚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船票在手,两张!像攥着两张通往新世界的通行证!烫得手心发疼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算了,不怨你了简介 >算了,不怨你了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