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子安背书似的僵硬回答,眼睛却不住往院内瞟。瞧见林小桑的身影,他眼睛倏地亮了,活像溺水者抓住浮木:内子精于此道!
姑娘们悻悻散去后,周子安小跑进来,官袍下摆沾满泥点也顾不上。林小桑掏出帕子给他擦汗,却被他捉住手腕。阳光透过桑叶间隙,在他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衬得那对眸子清亮如泉。
娘子...他变戏法似的从袖中掏出个油纸包,东街新出的桑葚糕。
糕点还带着体温,林小桑咬了一口,甜香在舌尖化开。周子安突然凑近,拇指擦过她唇角:沾到糕屑了。动作自然得仿佛做过千百遍,耳根却红得能滴血。
阿桃在一旁捂着眼睛直跺脚:哎呀呀!
蚕桑学堂开课那日,县衙后院挤得水泄不通。林小桑站在桑树下讲解分匾技巧,周子安就在旁边捧着《桑娘蚕经》补充典籍记载。有大胆的姑娘举手问:夫人,您和大人怎么认识的呀
满院哄笑中,周子安的官帽差点吓掉。林小桑笑而不答,只低头整理蚕座,却听见她家呆子突然清了清嗓子,开始背诵《诗经》里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成了蚊子哼哼。
傍晚散学后,两人并肩坐在桑园石凳上歇脚。周子安忽然从怀中掏出卷轴:吏部文书到了。他顿了顿,准我在本县连任三届。
林小桑正用桑枝编小筐,闻言手指一颤,枝条划出道红痕。周子安急忙抓过她的手吹气,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夕阳给他侧脸镀了层金边,连睫毛都染成琥珀色。
其实...他声音轻得像蚕食桑叶,当初殿试时,皇上问为何自请外放...
林小桑屏住呼吸。
我说...周子安突然卡壳似的红了脸,从袖中抖出块帕子。素白绢面上绣着歪歪扭扭的蚕宝宝,正是当初林小桑给他擦脸的那块。
你说什么了林小桑去抢帕子,被他躲开。
周子安突然起身,一本正经地整了整衣冠:下官说——他拖长声调模仿朝堂奏对的腔调,臣妻种的桑,天下第一。
林小桑笑得差点从石凳上滑下去,被周子安一把搂住腰肢。晚风拂过桑园,掀起层层绿浪,也吹散了她发间的丝带。周子安俯身去捡,却见丝带末端绣着极小的字:愿同尘与灰。
——正是他那日血书中未写完的下半句。
暮色渐浓时,周母突然造访。老太太自从尝过林小桑特制的桑叶糕,态度就软化了七八分。这回她拎着个沉甸甸的包袱,打开竟是整套赤金头面。
我们周家的规矩...老太太板着脸,媳妇过门三年该添首饰了。
林小桑正要道谢,却见周子安突然从母亲袖口捏出片桑叶:娘又去偷看蚕室了
胡说!周母老脸一红,我那是...那是...憋了半天没憋出理由,反倒被儿子塞了满嘴桑葚糕。
夜里下起小雨,林小桑惊醒时发现身边空了。她提着灯寻到蚕室,只见周子安正踮脚检查屋顶,官袍下摆掖在腰间,露出中裤上歪歪扭扭的补丁——是她上个月刚学的针线活。
又漏雨她接过灯给他照明。
周子安摇摇头,突然从梁上摸下个小布包。打开是干枯的桑枝与蚕茧,拼成个拙朴的家字。
去年离家时藏的。他声音闷闷的,想着...想着若考不中,就回来当个修屋顶的匠人...
雨声渐密,蚕室里暖意融融。林小桑把脸贴在他后背,听见稳健的心跳声。周子安忽然转身,变戏法似的捧出对木雕小人——书生打扮的举着桑叶,养蚕女模样的抱着蚕匾,眉眼活脱脱是他们俩的缩影。
去年雕的...他声音越来越小,一直不敢送...
雨停时天已蒙蒙亮。林小桑揉着酸痛的腰肢去开蚕室门,却被眼前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