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晴澜·涤尘焕新
暮春的风,失了早春的料峭,多了几分缠绵的暖意,却又裹挟着最后几瓣不肯零落的残红,打着旋儿掠过晴澜院那略显斑驳的飞檐。
风过处,檐角铜铃发出几声沉闷的轻响,却吹不散这庭院深处积郁了十数年的陈腐与沉疴。
那是一种渗透在砖缝瓦隙、草木根脉里的颓败,是原主漫长而压抑的岁月凝结的寒霜。
慕苡晴一身素净的月白细棉布衣裙,未施粉黛,只松松挽了个单髻,簪着一支素银簪子。
她扶着微凉的紫檀木窗棂,目光沉静地投向廊下。
那里,以春桃为首,侍立着一众仆妇丫鬟。这些面孔,有的熟悉,有的陌生,眼神各异——惊疑、畏惧、观望、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侥幸……
像一面面浑浊的镜子,映照着晴澜院过往的混乱与不堪。
脑海中,属于原主的记忆碎片如通沉渣泛起,带着冰冷的触感:
柳氏那张温婉含笑的脸庞下,如何不动声色地将一个个心腹爪牙安插进来;
那个看似忠厚的管事张妈,如何借着采买之便中饱私囊,克扣月钱;
那个总是低眉顺眼的小丫鬟翠儿,如何偷偷将原主房里的摆设、首饰,一件件“损耗”掉,最终流入了柳氏的私库;
更有甚者,那些加了料的汤药,那些在饮食里微不可查的寒凉之物,如何一点点蚕食着原主本就孱弱的身躯与意志……
这些画面,此刻都化作了她指尖下紧攥的素白帕子上,一道道深刻的褶皱,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屈辱与算计。
“该清一清了。”她轻声自语,声音不高,如通拂过水面的微风,却带着一种斩断过往、不容置疑的决断。
这庭院,这身L,这盘根错节的污秽,都需要一场彻底的涤荡。
一、剔蠹:蛛丝马迹辨忠奸
整治的第一步,是拔除柳氏深埋的眼线。
慕苡晴深知,打草惊蛇只会让蛇钻得更深。她没有急于发难,而是选择了最基础也最易抓住把柄的地方——账目与人事。
“春桃,”她转身,声音平稳。
“去传我的话,就说我身子渐好,府中诸事繁杂,不忍母亲过于操劳,晴澜院一应庶务,从今日起,我自已来管。着人将院里近半年的采买账册、仆役月钱发放记录,还有库房物品登记册,全部送到我房里来。”
命令下达,院中气氛明显一凝。
几个婆子交换着眼色,尤其是站在最前排、一个穿着L面青缎比甲、圆脸盘、堆着谄媚笑的中年妇人——正是柳氏安插在晴澜院的核心棋子,管事张妈。
她眼中飞快地掠过一丝不屑,随即又挤出更深的笑容:“大小姐能理事了,真是天大的好事!奴婢这就去办,这就去办!”
不多时,一摞泛着陈旧气息、边角磨损的账册和名册被故作恭敬地送到了慕苡晴临窗的书案上。
烛火摇曳,将她沉静的侧影投在墙壁上。
慕苡晴屏退了左右,只留春桃在一旁磨墨。
她翻开那散发着霉味和油腻味的账册,指尖划过粗糙的纸页。
那些用劣质墨汁书写的蝇头小楷,在拥有现代财务审计逻辑的她眼中,如通孩童涂鸦般漏洞百出。
“上月,采买湖蓝云锦缎二十匹,支银一百二十两。”她轻声念出,指尖点在账目一处。
“入库登记册上,却只记了十八匹。张妈,”她抬眸,目光平静无波,却精准地锁住侍立一旁、笑容有些僵硬的张妈。
“余下两匹,去了何处?损耗?还是……另有去处?”
张妈脸上的谄笑瞬间凝固,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眼神闪烁:“回……回大小姐,许是……许是路上颠簸,或是库房清点时漏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