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反投降提纲-1
    ——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和结论的提纲

    (一九三九年六月)

    报告

    (六月十日)

    目前形势的特点

    目前形势的特点在于:国民党投降的可能已经成为最大的危险,而其反共活动则是准备投降的步骤。国民党投降的可能是从抗战开始就存在的,不是今天突然发生的,但成为时局的最大危险,则是目前政局中的现象。国民党反共也是从统一战线建立时就存在的,不是今天突然发生的,但把反共作为直接准备投降的步骤,则是目前的实际。

    目前的这种形势,是由于三方面因素造成的,即是:一、日本的诱降政策,二、国际的压力,三、中国地主资产阶级的动摇。今分述于后:

    一、日本诱降政策的历史发展

    (一)日本对华基本方针是灭亡中国,建立所谓“东亚新秩序”——这是坚定的、不变的,在日本侵略者看来也是变不得的。今年一月二日东京《国民新闻》(军部机关报)的社论说:“眼前现实的课题,已不容寸尺后退,瞬间踌躇。事变入于收拾期,万一国步的统制有疏漏,则不但将丧失战果,且会影响国家的命运。战争的后期是比初期困难好几倍,历史上有过教训,欧洲大战时代德国和俄国不幸的事例,为政者和国民须得深加洞察。”(《世界知识》二月一日出版的九卷一期)

    做一句话来说,就是:基本的侵略方针非贯彻不可,否则有德、俄革命的危险。由此可知,以为日本可以根本上让步,可以不经长期战争而用英、美压力恢复卢沟桥以前状态(蒋介石,国民党许多人),只是梦想。

    (二)它的“灭亡中国,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基本方针(总路线)是坚定的,不会自己动摇的,但是它执行此基本方针的方法(或策略)是软硬兼施的,有伸缩性的,并可作出某些暂时的、局部的、表面的让步,以求达其根本目的。

    大体上:卢沟桥以前——政治诱降为主;卢沟桥至武汉——军事打击为主;武汉到现在——再以政治诱降为主。

    (三)为了明白敌人根本方针的坚定不变与其施行策略的软硬兼施,只要看下列各种材料就可知道:

    1.卢沟桥以前——规定硬的方针,并实行占领东三省,对全中国则采取外交诱降办法。

    (1)满洲事变前的田中奏折(一九二七年即昭和二年七月二十五日总理兼外务大臣田中义一函致宫内大臣一木喜法,请代奏明天皇者)有云“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规定了灭亡中国的方针。

    (2)一九三一年“九一八”占领满洲。

    (3)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七日的天羽[1]声明(天羽代表外务省发出声明)有云:“东方和平日本负责为之,反对中国与东方和平抵触之行为,反对他国任何妨碍东方和平之举动”。公开表示其灭华方针。

    (4)一九三六年一月二十一日的广田三原则(广田在议会正式宣布三原则),即:第一、对日亲善,第二、承认满洲,第三、共同防共。

    (5)一九三七年春,日本华北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的秘密条呈,结论六条,均表示施行方法之软硬兼施。

    2.卢沟桥到武汉——为执行其硬的方针,采取坚决的军事进攻方法为主,辅之以政治诱降。

    (6)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的几天,外相广田宣布不扩大主义。我党八月决定[2]曾指出这是“掩护进攻的烟幕弹”,但同时含有“降则免打”之意。

    (7)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七日陆相杉山在特别议会的战争演说,“断然决定膺惩,陆军当局已采取重要措置”。表示方法是硬的,打,为着降。

    (8)开战以后日本提出的和平条件。据英国《标准晚报》称,日政府负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毛泽东文集 第二卷简介 >毛泽东文集 第二卷目录 > 反投降提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