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蔡寿祺突然要求撤回原供,另外改递,指出三个人来,一个是候选知县,此刻不在京城,另外两个是六科给事中谢增和刑部主事朱和钧,关于薛焕行贿的情节,蔡寿祺说是听他们说的。
“怎么样?”华丰指着蔡寿祺改递的亲供问。
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敢说一句徇私的话。刑部尚书绵森接口答道:“自然把他们传来问。”
话是这么说,实在没有一个人愿意这么办。于是刑部侍郎谭廷襄自告奋勇,站起身来说道:“既有本衙门的人牵涉在内,我马上派人去把他找来。”
谭廷襄是绍兴人,熟于刑名,而且成了进士就当刑部主事,深知其中的轻重出入,因此有他去料理一切,大家都放了心。
果然,等到下午把谢增和朱和钧传了来与蔡寿祺对质;谢、朱两人一口否认,说从不知有薛焕行贿之事,更没有跟蔡寿祺谈过此案。
“蔡寿祺!”华丰已经接得报告,明白其中的“奥妙”,故意声色俱厉地问道:“你怎么说?”
“这两位不肯承认,我还能说什么?”
“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就看见你三翻四覆的,一会儿一个样子!那不存心给人找麻烦吗?”
受了申斥的蔡寿祺,既无羞惭,亦无愤慨,木然无所表示,就象不曾听见华丰的话那样。
这一套把戏,潘祖荫有些看不下去,便望着谭廷襄提高了声音催促:“看看怎么样结案吧!”
谭廷襄向他抛了个眼色,示意他稍安毋躁。然后又由肃王向蔡寿祺问了许多话,这些话可有可无,为了表示认真,似不可无,倘是为了研审案情,则不说也罢。
天色将晚,时间磨得差不多了,肃王急转直下地作了一个结论:“所指薛焕‘挟重资而内膺重任’,既然确实审明,并无实据,那就不必再问了。不过,蔡寿祺!”他停一停问了出来:“你的亲供前后不符,你自己说,该怎么办呐?”“回王爷的话,”蔡寿祺很快地答道:“我想撤回,另外改递。”
“你们大家看,怎么样?”
在座的人谁也不表示反对,于是谭廷襄把蔡寿祺带到刑部堂官休息的那间屋里,给了纸笔,让他写同一案的第四次亲供。内容很简略,但措词很扎实,说关于薛焕的这一案,“并无实据可呈,实因误信风闻,遽行入奏,如有应得之咎,俯首无辞。”
写完交给谭廷襄,他当然很满意,把原来的那张亲供还了他,当时撕毁。到此为止,案子可以说是已经结束,但薛焕的态度忽然又强硬了,指责蔡寿祺诬告,要请肃王入奏,治以应得之罪。
“嗳呀!”华丰皱着眉劝他,“算了,算了,再闹就没有意思了。你就算看我的面子,委屈一点儿。”
“是!既然王爷吩咐,我就听王爷的。”薛焕向华丰请了个安,接着遍揖座中,十分承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