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资流失潮”中力挽狂澜
1995年,中国刮起反腐之风。这时潘岳已是国家资产管理局副局长。他连续主持召开多次会议,号召查处全国国有资产大案,消除政府与企业界的腐败现象,有力推动了2月份开始的全党反腐倡廉运动。据国有资产管理局1995年对3万家合资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在中外合资过程中,中方80%的企业丧失约90%的应得权益,使国有资产流失近百亿元。潘岳组织人力对全国范围内的国有资产流失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统计,写成情况汇报并提出解决方案,上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获得最高层认同。那年一段时间里,江泽民、李鹏和朱镕基先后在各种场合强调制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讲话,都是以潘岳等人提供的汇报材料为依据的。
按照潘岳等人的分析,国有资产的流失虽有千条万条渠道,但最危险、最严重的还是在资金外流方面,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潘岳等人是在资金外逃全面曝光的8年前指出这一巨大弊端的,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处理问题的棘手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据说潘岳曾感慨:我们的工作努力能够达到促成“下不为例”的目的,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可以说,潘岳在国资局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能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国资管理方法而努力,为了“下不为例”,潘岳几乎是殚精竭虑。
在担任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期间,潘岳直接领导建立了国有资产宣传、教育体系;加强了对境外国有资产的调研;对行政事业国有资产与资源性国有资产工作进行重新定位:加强了资产评估业的行业管理,加快了资产评估业的法制建设;推进了国有资产学术理论的研究;创办了《中国资产新闻报》,推动了国有资产新闻出版领域的发展,等等。其工作受到公众好评,在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获得了较高威信。
在此期间,潘岳为阻止国资流失潮滥觞,使出了四记重拳:
其一是全面清查境外国有资产现状。
1994年11月,潘岳主办“中国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国际研讨会,这是中国首次举办该主题的研讨会,10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会上就当时境外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讨,为中国加强对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奠定了基础。海内外传媒对此均予以关注,学术成果编辑成《中国海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探索》一书出版。
为了尽快了解境外国有企业的情况,1994年10月至1997年9月,潘岳带人对境外国有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做了系统全面的调研,足迹遍及各大洲,完成了几十万字的报告。这些报告受到各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成为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其二,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
1996年到1997年上半年,潘岳组织开展了许多重大课题调研。如“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研究”,对国有资产体制改革与未来发展有积极意义;“结构调整与资产重组”,对国有资产活动和结构调整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中国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对国有资产改革提出全方位思考;“中国大集团发展战略”,探讨国际竞争问题,为实现中国未来发展战略进行理论探索。
在当时引起关注的课题研究,还有诸如“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系”“事业单位办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国有企业抓大放小战略的途径与办法”“在国有资产管理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这些课题,对国资管理的宏观决策的微观运行,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探索。
其三,规范国有资产评估体系。
1996年,针对当时我国资产评估行业极为混乱的状况,在潘岳的力倡和主持下,国资局通过制定《专家评审制度》《立项备案制度》,加强了国有资产立项确认管理体制建设;整顿资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