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来见我(二)
如此真挚过。
与此同时,巷口的大卡车间,也有个少年,将某个少女晶莹的泪珠抹在指尖——
“相信我,禾鸢,我会治好你爸爸。”
那晚发誓的人真多。雪和月都很忙,忙着见证,见证初心与轻狂,以及轰隆隆到来的远方。
“现今高校生对SCI(Stific-Citation-Index,《科学引文索引》)的盲目追崇,是技术人才流失的诱因之一。他们将精力放在空泛的数据上,妄图利用几篇看似含金量不错的论文一步登天,好高骛远。就拿我最熟悉的医疗环境来讲,即便在SCI刊登数十篇文章,纸上谈兵的东西始终无法代表医师真正的技术水平。”
荧幕上,侃侃而谈的是川城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的名誉教授——宋闵。
他看上去快六十的年纪,听说在外科领域赫赫有名,是“牵张成骨”手术的发明者,我妈特别崇拜。
“牵张成骨”主要适于上下颌骨发育畸形或不完全的儿童。能通过将骨骼切开,在切骨线两侧安放特制的牵张器,从而使切骨间隙不断增宽,激发机体组织再生的潜力。
我妈接触惯了小孩,母爱泛滥,自然对这位被誉为“儿童福音”的宋闵教授爱屋及乌。
可她现在脸色有点难看。
因为电视里有个不懂事儿的人正顶着天生的无辜脸与宋闵抬杠——
“学生觉得……不尽然?”
他讲话的速度徐徐,跟钝刀子似的,一下割不死人,但每次都割在点上。
“我所认为的合格的医生,不仅需要具备对专业疾病的准确判断和熟练操作,更要兼具总结能力。一篇含金量高的论文,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查阅非常多的文献、进行复杂的数据筛选才能产出,从而形成绝佳的思考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取其精华去糟粕,为突破疑难杂症奠基,怎么能说是盲目追崇或无用功呢?!”
对好的台本里明显没这一段,主持人和宋闵这个老派学究当即面面相觑。
那是医学研讨专场,邀请的大多是来自不同医学院的学生。起初,他们因自己的努力反被讥诮为好高骛远而愤怒,议论声此起彼伏。江忘的话一出,不出意外地引起热烈的掌声。
可台上的他不为所动,只是表情局促地窝在单人沙发上,冲难堪的宋闵微微点了下头示好。
电视机前,我妈突然释怀:“算了,算了。”
她放弃治疗地摇头道:“怎么能怪江忘那孩子?!他处理人情世故时,一直缺那么根筋。”
我妈想讲的估计是缺心眼儿,无奈江忘平常表现得太乖,连她都狠不下心说他,只好换了种比较没攻击性的说法。要换作我,她早将鞋拔子扔过来伺候了。
‎同‌人​不同命,唉。
好在我爸是男的,不吃装可怜那套,他在客厅灯光下晃着蒲扇感慨:“智商要发展,情商也不能低啊。那宋闵什么身份?江忘在流动站免不了和他接触,意见不合可以私下探讨嘛,这种直播……还是北京台……江萍就没好好教他?怎么当妈的。”
我妈啪地一下将只苍蝇摁死在腿上:“对,你知道什么场合该讲什么话,所以混了这么多年,还不上不下。”
他老人家虽然身为B中的教导主任,却是副的。与他同期进学校的都升副校长、副书记了,怪不得我妈念叨。人比人,气死人。
眼看两口子即将火拼,我迅速起身拿了一个橘子就要逃。
不料,林吉利同志忽然一扔扇子,蹦到我妈身边去——
“哈哈,你输了!你和我说话了!”语气开怀。
以为要闻硝烟的我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