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座珠帘(19-2)
非置马新贻于死地而后快,则行踪愈隐密愈好,岂能事先寄这么一张画,让马新贻好加意防备?这是情理极不通之处。
而且,反过来看,果真马新贻有过那种不义的行为,则此画的涵意,在他是“哑子吃扁食,肚里有数”,也会特加防范,何致漫不经心,自取其祸?
“王书办!”袁保庆说:“把那张画取来!”
王书办是上元县的刑房书办,张文祥一案的卷牍证据,都归他保管,知道他指的是那张“死马”的画,当即取来呈堂。
“张文祥!”袁保庆把那张画提示犯人:“这张画你以前见过没有?”
他问得很诡谲,因为这张画以前没有提出来问过,是最近钦差到了江宁,有人突然想起,这张画来路可疑,特为检了出来归案。袁保庆疑心张文祥根本不知其事,但如说了缘由,他必定一口承认,真相就难明了。所以故意这样套他一句,如果张文祥不知就里,一口回答“不曾见过”,则送画的自另有人,追出这个人来,就可以知道指使的是谁。
然而他失望了,张文祥看了看答道:“见过的。”
“你在那里见过?”
“是我送给老马的。”
“咄!”有个司官拍案叱斥:“岂有此理!你对马制台,怎么能用这样无礼的称呼?”
张文祥把双三角眼翻了翻,什么表示也没有。
“我问你,这张画是你亲自送到总督衙门的吗?”袁保庆又问。
“是我自己送的。”
“你为什么要这么办?你不想想,这一下有了防备,你还能有侥幸一逞的机会?”
“明人不做暗事!先给他个信,教他小心!”张文祥答非所问地,但仿佛强词夺理,很难驳诘。
袁保庆也感觉到了,张文祥实在难对付!凡是犯人,或者想脱罪,或者想避重就轻,企求着堂上笔下超生,决不敢胡扯惹问官生气。而张文祥不同,本性既凶狡,又根本没有打算活命,若说他有些微畏惧之心,无非怕吃眼前亏,可是堂上定了决不用刑的宗旨,那就连这一丝忌惮都没有了!因此信口雌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拿他毫无办法。
好在目的是要追指使的人,袁保庆便不理他那套大言不惭的话,仍旧在那幅画上追根。
“那么,这张画,是你自己画的?”
“这也没有了不起,反正一匹‘死马’!”
“哼!”袁保庆冷笑一声:又喊:“王书办!”
“喳!”王书办趋前听命。
“拿纸笔给他,开去手铐,叫他照样画一张!”
王书办依言照办,把那张画铺在张文祥面前,再取一副笔砚,一张白纸,一一摆好,然后指挥差役开去手铐,把枝笔递到张文祥手里。
就在提笔要画的那一刻,他忽然将笔一丢,摇摇头说:
“我画它不象!”
袁保庆一听这话,立即拍案喝道:“说!这张画是谁画的?”
突如其来地这一声,大家都吓一跳,张文祥仿佛也是一惊,愣了一下,立即恢复正常,很随便地答道:“我也不知道是谁画的。”
“这一说,是个什么人交给你的。是不是?”
旁敲侧击地套了半天,终于把意向说明白了,袁保庆是在套问指使的人。张文祥却是仿佛早就看出他的用意,不慌不忙地答道:“也没有什么人交给我。”
“那么,这张画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袁保庆连连击桌:“说,说!”
张文祥丝毫不为所动,“倒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说,“是我在地上捡到的,想起正好寄给他,当个口信,便这么做了!”
这样回答,迹近戏侮,袁保庆大怒,“好刁恶的东西,真正十恶不赦!”急怒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