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专员跳楼
嘴型和口音,都在尚能改造阶段,特别是地区学校里沈达一类当地学生头目有语言霸权倾向,对“嫂嫂”们比较歧视,总是要来嘲笑,连山仔们免不了痛定思痛,潜移默化,自觉不自觉地收敛嘴角风声,学人家沈达们说话,渐渐的口音就起了变化。苏宗民在地区首府从初中读到高中,然后上大学,这么多年过去,口音自当有所进步,进入大学校园后,已经没有谁注意他的口音与沈达有什么区别。能有如此长进,除了苏宗民的嘴型自觉不自觉向沈达靠拢外,也还有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他们大学位于省会,省城与他们家乡属不同方言区,彼此土话不通,互相听不懂,得用普通话沟通交流。所以在省城这边同学的感觉里,沈达和苏宗民来自同一个地区,说的是同一种方言,他们听不出两人口音各自特点,有什么不一样。

    却有一个人例外,就是袁佩琦。她对苏宗民说:“你不像沈达。”

    苏宗民纠正:“他不像我。”

    “还不是一回事?”

    “是也不是。”

    袁佩琦是女生,女生语言能力强,天生的。这个人还细心,她感觉到了苏宗民与沈达口音的不同。为什么现在感觉到了,以前却没感觉呢?因为以前她跟苏宗民几乎没有来往,现在则接触多了。

    那次苏宗民被送去会见沈母后,得到了一份奖赏,是一盒他家乡出产的“连山贡糖”。苏宗民回校后拆了糖盒,给舍友们一人抓了一把,他还特意留了一点,用一个小塑料袋装上,隔天上课时送给袁佩琦,表示对她不辞劳苦、找他找得脖子酸的感谢。

    “昨晚白捡的。”他说明,“大家有份。”

    袁佩琦吃了糖,很喜欢,说真甜,还有花生,挺好吃。

    几天后一个晚间,袁佩琦又跑到自习教室找人,这回脖子没再发酸,因为苏宗民待在上回那间教室,没有跑远。这回她找苏宗民,不是沈达母亲又来了,或者校领导还有事情,是袁佩琦自己的私事。

    “你给说说这个题目吧。”她把一本高数课本摊在苏宗民面前。

    “我行吗?”苏宗民问她。

    “你不行那谁还行。”

    高等数学这一科目让本专业女生很怵,因为有不少女生语言能力很强,感性的东西容易接受,抽象思维能力却发育不足。他们读的电机专业属工科,数学是基础,高数成绩很重要,不拿下来不行,因此女生们很为它头痛。男生对付高数比较容易,苏宗民又比其他男生要强,数学从来都是他的强项。袁佩琦细心,她比较过班上的成绩数据,发现苏宗民高数成绩从没差过,却从不声张,让别人不太留意。现在她知道了,所以找他。

    苏宗民把课本摊开,给她讲了那个题目。她坐在课桌边听了直发呆。

    “没明白?”苏宗民问。

    她奇怪。怎么老师讲了半天没搞明白,苏宗民一说就清楚了?

    苏宗民说,老师那是教科书上的方式,他有自己的理解办法。

    袁佩琦很服气,以后一遇难题就找苏宗民。两人来往渐多,学习讲题之外,免不了也会谈些各自情况。苏宗民知道她是省城人,家住省立医院宿舍,父亲是医学院的教师,母亲是儿科医生,她本来也准备考医学院,跟父母走同一条路,不料高考没考好,进不了医学院,只好退而求之,进了本校。高考中她的失败就在数学,成绩很低,把她的医生梦葬送了。当时她曾经打算复读,但是一想起数学就害怕,知道自己过不了这一关,最终还是决定不再折腾,有什么书可读就读什么,听天由命。

    “要是早碰上你,说不定还有信心再拼一下数学。”她说。

    苏宗民说:“那样的话咱们更碰不上。”

    她问苏宗民怎么也会考到这里?以他的数学水平,怕是北大清华都上得了,难道他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两代官简介 >两代官目录 > 第一章 专员跳楼